一、坚持“内容为王”,狠抓载文质量 期刊的质量就是期刊的生命。不管科技期刊以何种形式发行,提升载文质量都是核心问题,不能顾此失彼、本末倒置。数字化转型也只是包在外面的壳,核心价值还是论文质量。期刊论文要坚决杜绝关系稿、人情稿,必须坚持原创性和前沿性。提升载文质量要做到以下几点:
(1) 期刊主编、编委要深入了解学科的发展信息和前沿热点,制定好选题,打造自己特色栏目,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2) 要积极参与和组织学术论坛、专题讨论等学术活动,密切编者和作者、编者和读者的交流,不断丰富办刊资源。有的作者才能有的稿件,高水平的作者队伍是提高稿件质量的根本保障,要建立方便作者投稿和沟通交流的渠道,广泛吸引海内外学者积极投稿。
(3) 构建一支国际审稿专家队伍,着眼实际,放眼未来,实施动态管理,使之成为科技期刊提高质量的有力支撑,有效利用专家来组织审稿工作。
(4) 的科技期刊需要的编辑人才来保障,“玉不琢,不成器”,一篇学术论文只有经过科技期刊编辑加工、美化,才能成为高质量的文章,因此,科技期刊要凝聚高素质编辑人才,尤其是掌握数字技术人才,要切实“以人为本”,磨刀不误砍柴工,下较大决心,尽较大努力,吸引和汇集人才。
二、 完善政策法规,改革管理体制 面对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带来的网络非法转载等涉及到著作权问题日渐突出,现行的政策法规有待补充和完善,以保护作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保障数字化转型健康可持续发展。纵观我国相关政策法规,对于著作权问题还是存在诸多漏洞,比如:
(1) 对数字网络的立法多而杂,并且往往是多部门分头制定、交叉执法,缺乏统一执法协调机构,严重影响了执法力度。
(2) 相关著作权法规定侵权要赔偿损失,但损失额如何计算、间接损失是否赔偿等,未作具体规定。
(3) 我国法律法规肯定了著作权保护措施的合理性、合法性,但却没有明确规定著作权人是否有权采取、怎样采取保护措施。
(4) 著作权法修订周期较长,且缺乏前瞻性,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总之,数字化转型给著作权保护带来了挑战,我们必须尽快制定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
其次,科技期刊评价体制也要改革。我国是科技期刊产出大国,仅次于美国,却不是期刊强国。科技期刊利于科技工作者交流成果、扩大视野、启迪思路,对于社会发展和进步有着重大贡献,实施宽松的登记制度无可厚非。但应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实施退出机制,以评促建,宽进严出,加强监管,优胜劣汰。建议成立科技期刊评审委员会,定期对期刊进行综合考评,按照一定比例末位淘汰,合理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当然,评价体系应坚持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等原则,评估内容可增加社会信誉度、读者认可度,较大程度地实现全员参与,全力以赴。
三、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和科技期刊开放程度 一是在投融资渠道上,数字化不同于传统纸质出版,无论是人员培训、网站管理、平台开发,还是后期维护升级等,都需要强大的资金、技术支持,这是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条件。我国大部分科技期刊都是依赖政府的财政拨款,为鼓励科技期刊数字化转型,政府必须予以经济政策扶持,如减免税收、提供贷款等。另,结合当前市场经济形势,政府部门可进一步放宽科技期刊的投融资渠道,允许社会资本、民间资本甚至国外资本进入科技期刊经营领域,此举既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科技期刊经费不足的现状,也可借助市场力量优胜劣汰。
二是科技期刊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载体———数据库,也应以开放的心态,面向市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摒弃门户之见,积极与外部接洽整合,加强沟通合作,向集约化、集团化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优化资源配置,避免各自为政。
四、创新办刊和营销模式 科技期刊在保持自身特色,提高自身质量的基础上,应拓宽期刊数字化平台,努力创新办刊策略和营销模式,扩大自身影响力。目前一些科技期刊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和国际接轨,值得借鉴。
在科技信息带动下,数字出版的春天已经来临,科技期刊发展面临良好机遇。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如何把握时机,如何走开数字转型之路,科技期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无法预测此次变革经历的时间,激光排版技术的出现也仅用了一年时间就把 15 世纪延续下来“铅与火”模式淘汰。我们能做的就是,紧随数字发展潮流,与时俱进,站在高起点、树立新目标,不断追求,不停努力前行,勇攀科技期刊的至高点。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