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学术期刊知识传播共享的服务化趋势

共享经济的浪潮正在席卷着多行多业,共享经济反映在学术知识领域,便以知识服务和智慧共享的形式呈现于大众视野。学术期刊因其特有的属性而存在特有的知识管理模式。随着人们对于学术期刊由知识管理向知识服务转型的期望,学术期刊的知识管理使命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新的解读。知识管理就是在恰当的时机给予恰当的人以恰当的服务。如何提升学术知识的传播效率、扩大学术知识的传播范围,是学术期刊面向新时代需要反思与躬行的方向。本文就学术期刊适应知识共享时代潮流、提升知识服务水平进行模式层面和内容层面的思考。

1.时代背景:共享经济引燃知识共享知识共享是知识服务转型的时代背景。共享经济时代,如何平衡无限的知识与有限的精力,协调无限的好奇与有限的能力,成为知识领域中受的共同关切。美国学者戴文坡和普赛克曾在二人合作的著作《WorkingKnowledge》中提出“知识市场”理论。知识市场,与其他类型的市场相仿,是一个使得参与者交换具有当下价值和未来价值的稀缺知识单元的系统。通过组织传播的知识,或迅速或缓慢,或有用或无效。知识被交流、购买、交易、发现、生成,并被应用在工作当中。人们在提供知识时,同样期望能因此受益。近年来,知识共享理念应运而生,知识型新媒体风生水起。学术期刊作为知识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置身于这样的知识大环境之中,如何发挥自己的能量,扩大品牌的影响,实现跨越式发展,是值得业内业外共同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当学术期刊遇上知识共享,知识服务转型必将迸发出新的生机。

1.2理论支持:认知盈余助力用户参与

认知盈余是知识服务转型的理论基础。互联网研究学者克莱•舍基在其著作《认知盈余》中指出,如果我们将全世界受教育公民的自由时间看成一个集合体,这将构成庞大的认知盈余。美国人一年花在看电视上的时间大约是2000亿个小时。这几乎是2000个维基百科项目每年所需要的时间,甚至这个时间的一个零头都无比庞大。另外,他特别强调,由于受教育人群数量飞涨、人们寿命增长而工作时间缩短,受教育的人群可支配的自由时间持续激增。以此视角审视学术期刊的读者群体,我们会发现学术期刊的这部分受众正是属于克莱•舍基所认为的拥有大量认知盈余的受教育人群。因此,这一理论从两方面指出了学术期刊发展面临的机遇:一是拥有巨大潜力的作者群体,二是拥有自由时间的读者群体。学术期刊可以此为契机,聚集并整合作者群体和读者群体的认知盈余,开发知识服务模式,搭建交流分享平台,助力于双方获得更佳的用户体验,提升认知盈余的利用效率。

1.3现实条件:付费体验培养付费习惯

付费习惯是知识服务转型的现实条件。腾讯科技频道出品的企鹅智酷在2016年8月了一份知识付费经济报告。报告指出资源获取能力受到收入、学历和城市级别等因素的限制,近八成人经常或者有时会有对于想获取的知识资源无从入手的情况。超过五成网民有过不同形式的知识付费行为,渗透率较高的是订阅付费咨询和付费下载资料,占比高达50.3%。对于已经有过知识付费体验的消费者,其中38%表示满意且还会尝试。[4]随后,艾瑞数据在10月报告《2016年中国视频网站付费用户典型案例研究报告》,其中指出2016年中国在线视频用户付费市场规模为96.2亿,同比增长率为90.8%。继2015年市场规模爆发之后,2016年市场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由此观之,高质量的内容在知识市场上依然紧俏,如何让学术知识走入寻常百姓家,是学术期刊需要思考的问题。同时,我们也看到受众对于知识资源的付费习惯正在逐步养成,这就为知识出版的私人订制和变现转型提供了条件。

2.全生态一站式的服务型模式

2.1服务作者:“采集-编辑-”模式

对于作者而言,便捷的投稿方式、编辑部简明的编辑流程,是其在知识输出过程中所希望享受到的服务。知识采集全媒体化、编辑流程数字化、平台多元化是知识服务转型适应互联网时代特性的必由之路。编辑全过程的网络化,除了投稿、审稿、稿件处理、稿件编排等传统编辑流程的网络化,更重要的是建立一个采、编、发一体化的网络平台。期刊一站式集成平台不仅能够降低传播过程中的时间成本,还能够提升知识流通和传播的速度效率,为作者群体提供更为便捷舒适的体验。在作者和编辑的交流环节中,微信等便捷的应用软件未来就可能作为提升学术期刊服务水平的着力点进行开发。如在查询阶段,作者可以通过微信的“私聊”模式与编辑沟通,或在学术期刊的微信公众账号上回复文章题目或作者姓名来查询稿件目前所处的审稿状态,从而及时了解自己文章的审稿结果,简化与编辑部沟通的烦琐程序。作者投稿程序更加明晰便捷,与编者的交流更加顺畅及时。作者作为知识输出的一方,其创作热情能因此受到鼓励。

学术期刊作为专业知识领域的成果展示载体,其传统的“采集-编辑-”的平台建设水平相较于科研发展水平还稍显滞后,数字化转型升级势在必行。2017年3月,在《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举办的学术期刊转型与融合发展合作方案沟通会上,中国知网推出的“刊网融合”经营机制作为新形势下我国学术期刊转型升级发展的新路径与新模式引发热议。这一新的合作经营机制将使得面向知识服务的升级不再局限于以往传播纸刊内容的传统数字出版,而是充分利用数字化、网络化特性,提升原创学术作品科学价值的知识生产、传播、利用方式,推进新型数字出版模式;将使得面向知识服务的转型不再拘于文献传播服务,重心转向为机构的核心业务创新、个人的创新能力与素质成长,提供全过程协同研究与学习平台和大数据及其分析系统。“刊网融合”寻求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战略性合作机制,“中央厨房”思维在期刊学术知识出版领域的应用,有利于建设“采集-编辑-”的全网络服务平台。

2.2服务读者:“订阅-接收-检索”模式

对于读者而言,信息的获取不仅来源于被动接受,更来源于主动搜索,知识输出者应当注意并尊重用户的自主性。传统的学术期刊网站几乎都已经实现通过EmailAlert电子邮件派发方式,为订阅用户发送信息。然而,当今轻盈的新媒体更为适应知识迅速更新迭代的时代特征。因此,学术期刊的知识输出也应与时俱进,善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为用户提供更为贴心的知识服务。其中,微信公众平台一方面拥有各级标题、图文并茂的类纸质期刊属性,另一方面又拥有随时随地、方便快捷的新媒体属性,在“订阅-接收-检索”模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官方微信订阅号,平日的推送内容主要出自各个科室的专业医生之手,文章主题多是常见病相关知识。在“-接收”模式的基础之上,北医三院官方微信平台于2017年3月还推出文章搜索功能,订阅用户回复关键词就能迅速检索到既往的科普文章。如输入“咳嗽”,后台便自动弹出与此相关的8条内容,方便用户掌握常见病的解决方案与注意事项等。温馨的身体提醒、便利的搜索体验,北医三院用户友好型的订阅号拉近了医学专业知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使得原本艰涩专业的学术内容走进了大众们的生活。

在学术领域,移动客户端在为读者提供知识服务方面同样表现不俗。相对于学术期刊,学术数据库对移动客户端的建设和维护更为成熟,能够为学术期刊开发新平台提供借鉴。如,中国知网开发的手机应用“手机知网”。用户注册手机知网账号之后,可以选择自己关注的领域。进入客户端之后,界面下方共有首页、关注、搜索、个人4个板块。“首页”有今日快讯、期刊、知网书、文萃博览4个栏目,其中有需要付费下载完整CAJ文件的内容,也有面向全网开放的免费内容。“关注”板块是基于用户自选方向而推荐的相关专业期刊和新近学科情报,用户可以收藏或者选择订阅关注某本杂志。“搜索”一栏几乎可以媲美电脑搜索,用户可以就主题、篇名、全文、作者、单位、关键词、来源等进行简单搜索和高级搜索。初步检索完成之后,用户还可以就相关度、下载频次、被引频次等进行排序,就期刊类型对检索结果进行筛选。“个人”一栏内显示用户下载过的文章。用户可以在手机上对文章进行简单操作,如添加批注标签,截取图片并搜索,截取图片并在线识别,选择文本拷贝、标为高亮、加下划线等。另外,手机知网还开发了WiFi传书功能,不同设备处于同一WiFi环境就可以实现跨屏浏览。手机知网“订阅-接收-检索”的设计注重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贴合手机载体的传播特性,使得读者在移动端也能够享受到良好的知识服务体验。

2.3传受融合:“共享-出版-传播”模式

服务于作者的“采集-编辑-”模式和服务于读者的“订阅-接收-检索”模式密切相关,存在着两种关系:一方面,讯息由信源到信宿的传统线性传播过程中,“采集-编辑--订阅-接收-检索”6个步骤被单向串联起来;另一方面,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传者、受者相互融合的趋势日益显著,用户输出的共享知识能够为传统传者提供出版素材,传统传者整合的出版内容可以面向用户再次传播,从而共同构成“共享-出版-传播”的全生态模式。

共享-出版-传播”模式在服务作者与服务读者的同时,打造传受结合的全生态价值共享体系,在知识型新媒体中已有应用。以知乎为例,知乎作为用户分享型网络问答社区,近年不断尝试探索知识服务新模式。精选整合知乎网友的品质答案,知乎进一步推出相关文化产品。“知乎日报”标榜自己是一款提供高质量内容资讯的阅读应用,且其拥有较高的用户粘性,“在中国,资讯类移动应用的人均阅读时长是五分钟,而在知乎日报,这个数字是二十一。每天三次,每次七分钟。”究其原因,其独特的内容生产机制值得关注,来源于用户共享的内容更容易深入受众、吸引受众。除此之外,知乎还积极向出版业发展。2014年1月知乎首次《创业时,我们在知乎聊什么?》,2016年10月知乎书店联合中信出版社新书《我们如何走到今天:重塑世界的6项创新》。同时,知乎通过社区社交进行线上推广。以《创业时,我们在知乎聊什么?》为例,每本图书都有的号码,代表着这本图书是第几本被售出的零售图书。同时,每本书还有相对应的随机代码,用户在知乎平台上输入代码之后可以发表书评,从而在社群中进行二次传播,书评引发的共鸣吸引更多知乎网友进行购买。基于交流社区,吸取用户智慧,创造用户需求,知乎“共享-出版-传播”的一体化新模式值得学术期刊进行借鉴。但是目前,多数学术期刊尚未为读者、作者搭建起交流平台,故知识服务转型可由此切入,致力于从传受双方的思想碰撞之中为期刊编辑汲取灵感,冲破平台障碍的藩篱,提升认知盈余的效率。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