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新期刊编辑的继续教育是提升期刊水平的
重要保障继续教育属于职业教育的范畴,指在职人员为适应社会需要而接受的再教育,它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期刊人来说,所谓继续教育是一种对期刊编辑进行知识及技能的不断增加、补充、拓展和提高的教育,其目的在于促进期刊编辑坚持正确的出版方向,不断丰富专业知识并提高其专业技术、业务技能和创新能力。期刊编辑的继续教育是提升期刊水平的重要保障。众所周知,期刊要办好,期刊编辑的素质和能力是关键。一本期刊的出版发行,策划、选题、组稿、审稿、加工整理、发排付印、读者工作等一系列环节,都离不开期刊编辑创造性的复杂劳动,凝聚着期刊编辑的辛勤劳动和汗水。期刊编辑只有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现代编辑观念及开拓创新精神、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及编辑基本知识技能、较深的编辑理论造诣、广博的其他学科知识、计算机知识及一定的外语水平才能胜任。而一个期刊编辑要达到以上的要求,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当今时代,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更新的周期大为缩短,每一个学科都在快速发展。置身于这样一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中,期刊编辑如果不与时俱进,将面临知识“老化”和“退化”的窘境。期刊编辑只有及时了解、掌握本学科的前沿和动态,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水平,具备较高的专业鉴赏力和判断能力,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才能自觉担当起期刊编辑出版和传播新知识的重任。正因为如此,期刊编辑继续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设置有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为推进继续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原新闻出版总署早在2008年6月就实施了《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规定》,将每年参加72学时的继续教育作为出版专业职业资格登记和责任编辑注册的必备条件。2010年,原新闻出版总署又出台了《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其中第7条指出:“出版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累计不少于72小时。其中,接受新闻出版总署当年规定内容的面授形式继续教育不少于24小时。其余48小时可自愿选择参加省级以上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认可的继续教育形式……”。笔者认为,这些规定和措施是必要的,它使得期刊编辑的继续教育初步走上了制度化道路,填补了我国继续教育制度空白,同时对我国编辑出版队伍进一步发展壮大、提升期刊水平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续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原新闻出版总署早在2008年6月就实施了《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规定》,将每年参加72学时的继续教育作为出版专业职业资格登记和责任编辑注册的必备条件。2010年,原新闻出版总署又出台了《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其中第7条指出:“出版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累计不少于72小时。其中,接受新闻出版总署当年规定内容的面授形式继续教育不少于24小时。其余48小时可自愿选择参加省级以上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认可的继续教育形式……”。笔者认为,这些规定和措施是必要的,它使得期刊编辑的继续教育初步走上了制度化道路,填补了我国继续教育制度空白,同时对我国编辑出版队伍进一步发展壮大、提升期刊水平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当前期刊编辑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然而不可回避的是,目前我国期刊编辑的继续教育尽管受到日益重视,在实施过程中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些问题还很严重,这影响着期刊编辑人员继续教育的可持续推进,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归纳起来,当前期刊编辑的继续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观念有待更新
如前所述,期刊编辑的继续教育对提升期刊水平有着重要意义。但有些单位对期刊编辑的继续教育认识不到位,思想观念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求,仍沿用过去的老一套,把期刊编辑的劳动简单理解为只是“收收稿”“发发文”,把继续教育看成是可有可无的事;有些期刊出版单位把继续教育看成是期刊编辑个人的事,是否参加由自己决定,没有将期刊编辑的继续教育与所办期刊水平的提升相关联;还有的个别领导只从短期目标出发没有长远打算,以影响工作、经费不足为由对继续教育不予支持。当然也还有的期刊编辑自身学习目的不明确,不是将继续教育看成是提高素质、更新知识的一种途径,而仅仅将其视为取得继续教育证书,以达到续展登记目的的行为等。思想决定行为,认识不到位,势必影响继续教育的实施。
(二)针对性不强,缺乏个性化设计
目前在全国各地举办的期刊编辑继续教育培训班不可谓不多,但仔细观察,这些培训班一般是成规模的主办,少则好几十人,多则几百人,将不同背景、不同层次的期刊编辑不加区分地全部安排到一个班次,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采用的是“一刀切”,没有针对性,久而久之,势必会影响期刊编辑继续教育的学习积极性。事实上,期刊编辑队伍组成比较复杂,有的是科班出身,有的则是半路出家,有的是刚上岗的青年编辑,有的是行将退休的老编辑。同样是编辑出版人员,因领域、专业、期刊类别的区别,编辑出版人员因自身层面和工作需要的不同,对其学习内容的需求会不尽一致。缺乏个性化设计的继续教育,效果会大打折扣。
(三)培训模式单一,互动交流少
培训模式单一,互动交流少,这是当前期刊编辑接受继续教育过程中普通存在的现象。目前几乎所有的继续教育培训模式都是聘请专家讲课,内容侧重于期刊管理、编排规范和工作程序等,缺乏有深度的现代先进理念、编辑学理论研究、专题研究和管理创新的介绍。在方法上,讨论交流少,互动环节不多,少有对期刊单位的现场观摩和参观学习,其结果导致了期刊编辑人员的学习主动性不足。(四)继续教育的成本偏高期刊编辑都需要接受培训,然而受单位人员编制等限制,在“一个箩卜一个坑”的条件下,一些期刊单位员工很难抽出时间或时间难以错开参加培训。此外,培训价格也在不断上扬,目前每人每期的培训收费动辄上千甚至数千元,再加上各种差旅费补贴等不会是一个小数目。对编辑出版单位来说,要每年对编辑出版人员进行全员培训,真正落实好对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的要求,培训经费的来源也将成为问题。(五)依法行政的力度有待增强目前施行的有关期刊编辑人员继续教育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规定》《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还只是一些部门规章(还是“暂行”)或行政法规,法制化程度仍然不很高,缺乏法律支撑的力度,难以统筹整个行业,执行力受限制。在对没有达到期刊编辑人员继续教育要求的单位和个人的处理上,也往往力度小,震慑力不强。
三、创新期刊编辑继续教育形式的对策和措施
综上所述,期刊编辑出版人员的继续教育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如何实施取得成效的问题。面对存在的困境,我们必须有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对期刊人来说,期刊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最重要的阵地。办好期刊、提升期刊办刊水平是我们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必由之路。因此,作为期刊编辑要意识到自身担负的责任和光荣使命,必须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精神,不断学习,提高理论修养开阔学术视野,自觉地接受继续教育。既然编辑出版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关系到期刊的声誉和长远发展,作为主管单位领导,要把其作为一项长期持久的大事来抓,要把单位的继续教育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列出经费预算,积极为员工接受继续教育创造条件,营造浓厚的继续教育氛围。
(二)增强针对性,提高培训效果继续教育不是学历教育,也不应是应试教育。让期刊编辑的继续教育回归“本位”,必须增强针对性,提高培训效果。期刊编辑的继续教育必须遵循分类培训、按需培训等原则来进行。新编辑上岗培训、骨干编辑提高培训、社长(编辑部主任)培训,要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社会科学类期刊和自然科学类期刊的培训,在侧重面上也应有区别。在学科分类上,可以分为政治学编辑培训、经济学编辑培训、哲学编辑培训等,细分继续教育对象,因材施教。此外,借鉴MOOC学习模式,构建新的继续教育平台,为期刊编辑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继续教育培训也不失为一种有益探索。
(三)丰富培训形式,提高学习效果如前所述,期刊编辑每年接受继续教育、完成规定的学习课时是必须的,但由于时间及经费等诸多限制,我们认为,其学习的形式和途径可多种多样。如参加由国家或省新闻出版部门组织或批准的培训固然是培训,但除此之外,期刊编辑人员参加社会实践、参与课题研究、出席学术会议、公开等也可视为学习,从中也能学到新知识,因而也应算作继续教育,而且就其效果来看,这些形式的学习教育也许并不比课堂学习差。此外,整合传统的教育培训资源,采取诸如师徒式的“以老带新”、定期或不定期的业务研讨、学习交流等,也能起到一定的培训作用。因此,我们建议放宽学时的计算方式,大凡能够提高期刊编辑水平的形式,都可列入考核范围加以考虑。当然,这样说并不是说期刊编辑的继续教育学时可随意计算,放任自流,而是原来的计量方式相对保守,需要作些改变。而且,即使继续教育学时的计算方式真的作了这样的变革,也应有个相应的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依据的统计学数据作出评价。但只有尊重客观实际,拓宽继续教育渠道,承认多种方式的继续教育,才能有利于期刊编辑人员开展继续教育。
(四)加大政府投入,提供支持力度期刊编辑人员的继续教育,既事关期刊编辑素质的提高和期刊水平的提升,也是推动国家文化自信力增强的一条途径,受益面是多方面的。因此,在期刊编辑的继续教育上,除了期刊编辑的自身努力和单位支持外,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国家每年要有专项经费投入,降低期刊编辑单位的成本,为期刊编辑的培训提供良好的硬、软条件和设施。要进一步开放继续教育的组织主体,鼓励行业竞争。我们要充分发挥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和行业服务职能,对培训机构的培训费用,定期检查,督查其帐目公开,杜绝培训的商业化行为。我们要创造条件推动期刊编辑的继续教育走上法制化轨道,以保持其严肃性、性。总之,期刊编辑的继续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事物的方方面面,牵一发而动全身。对此,我们必须全盘考虑,统筹安排。只要不懈努力,不断完善和创新,我们一定能促进期刊编辑继续教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