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学术期刊的专题化发展形式及可行性

学术期刊作为学术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学术实践活动和学术观点的记录者和践行者。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学术期刊取得了长足发展。无论是在数量上、种类上,还是在知识传播、理论创新、学术繁荣的作用上,抑或是传播形态的多元化上,都为当前的学科建设和理论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实现了学术期刊与学术研究的同步成长。但长期以来形成的期刊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需要,成为掣肘学术期刊影响力提升的制约性因素。本文从学术期刊发展的形势及专题化发展的可行性和路径选择等几个方面,论述学术期刊的专题化发展问题。

一、学术期刊发展面临的形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期刊经过近40年的发展,出版总数由1978年的930种上升至2016年的10084种,总印数也由1978年的7.62亿册增至2016年的26.97亿册,虽然期刊总印数在经历了1989年的期刊清理整顿后,1990年的总印数曾下滑到17.9亿册,但在“2005年之后,期刊总印数连续8年持续增长”,由2005年的27.59亿册增至2013年的33.72亿册,在之后的几年间(2014-2016)期刊总印数开始出现下滑。学术期刊作为期刊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学术传播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学术研究、促进学科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几年,学术期刊快速发展,无论是在数量和质量上还是在影响力上,都有了较大提升。但是,由于我国学术期刊的主管或主办单位大多是相对独立的科研院所或高等院校,限于办刊环境、管理体制和办刊理念等因素的束缚,“单兵作战”“全散小弱”已成为大多数学术期刊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随着网络化、数字化影响的不断加深,学术期刊的同质化竞争加剧、“马太效应”日益凸显、创新性不足等问题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同质化竞争加剧

目前,我国期刊业正处于深化改革的攻坚期,虽然学术期刊从选题到策划、从内容到形式、从出版到发行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各自为战的发展模式制约着期刊影响力的提升。大多数期刊尤其是综合类学术期刊在栏目的设置上仍旧延续过去的办刊理念,以栏目的大综合、学科的全覆盖为主,旨在为主办单位的学科发展提供服务,加之行政管理模式的同一化,使学术期刊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普遍存在,发文质量普遍不高,期刊之间的同质化竞争不断加剧。随着网络化、数字化影响的不断深入,大多数期刊社都加入了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资讯等为代表的期刊数据库,在更新期刊传播方式的同时,也为期刊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有人将期刊社比作各个期刊数据库的纸媒编辑,在期刊数字化发展中处于被动地位。随着信息传播模式的发展,碎片化阅读成为读者接收新知识的重要方式,而学术期刊的同质化发展使其个性和特色难以凸显。

(二)“马太效应”日益凸显

在当下的学术评价体系和期刊评价体系中,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等成为职称评定、学位授予的重要参考指标,无形中加剧了学术期刊的竞争。被相应的期刊评价体系收录成为学术期刊发展的主要目标。一旦某一学术期刊为某一评价体系所收录,随之而来的影响期刊发展的各类因素,如稿源的质量、审稿专家队伍、文章的被引用和被转载的几率等也会随之上升。没有被收录的期刊却每况愈下,连基本的稿源都难以保障。随之而来的强者愈强、弱者愈弱,使期刊发展呈现明显的“马太效应”。

(三)创新性不足

受期刊同质化发展的影响,模糊的品牌定位使学术期刊的创新性不足。大多数期刊限于多学科、多栏目的拼盘式定位,过分依赖现有稿源,在品质稿件不足的情况下,期刊的影响力很难通过稿件质量得到提升。而一些综合性学术期刊或高校学报由于现行体制机制的束缚,无法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栏目,对于地域性较强的特色学科没有充分的认识和精准的把握,致使自身的学科特色和栏目特色处于一般化的发展水平。除此之外,媒体融合时代,网络技术的冲击、读者接受方式的改变、期刊传播形式的更新等,都使学术期刊的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二、学术期刊专题化发展的可行性

学术期刊发展特别是综合类学术期刊的发展是近年学界关注的热点。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学术期刊的数字化发展程度不断加深,集约化、国际化发展被提上日程。在现有的期刊评价体系内,专业性较强的学术期刊由于具有明显的学科特色和办刊优势,在学术成果的、传播以及推介中凸显出一定的比较优势,拼盘式的综合类学术期刊因兼顾学科众多、专业性不明显,在激烈的期刊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无论是期刊评价指数还是影响因子等,都明显低于专业性期刊。学科细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精准定位学术期刊的市场化发展,对期刊的品牌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专题化发展则成为一些学术期刊走出困境、实现发展的必然选择,《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对此做了有益探索和尝试,而且成绩不菲。数字技术的推广和普遍应用使信息获取的手段更加便捷,从某种程度上说,学术期刊的数字化发展也催生了学术期刊的专题化发展。

(一)放大办刊优势,实现资源的较大化利用

媒体融合时代,虽然学术期刊的发展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现实问题,但从总体上看,学术期刊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学术期刊市场的优胜劣汰虽然使竞争更加激烈,但随之而来的期刊发展思考不言自明。无论是专业性期刊还是综合类期刊,都在竞争中谋求发展的空间,其中一些独具优势的办刊条件、信息资源和方向被挖掘、放大,过去“全散小弱”的发展格局被正视,专题策划成为学术期刊谋求发展的重要一维。办刊优势是期刊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有利条件,诸如稿源、作者以及成熟的编辑队伍等资源优势,而这些资源优势的较大化又是期刊专题化发展的保障。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术期刊的专题化就是期刊的个性化发展,而期刊的个性化发展必须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针对高校学报的发展,钱荣贵指出:“要摆脱困境,优化资源配置,彻底提高学报的学术质量,较大化地发挥高校学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走专题化的发展道路是高校学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学术期刊都是基于各个高校或科研院所的科研活动创办的,虽然存在着体制机制上的限制,但随着学术期刊的国际化发展,主办者的眼界不断开阔,期刊发展的思路不断多元化,期刊的专业化、专题化发展模式被认可。而且,期刊的专业化、专题化发展也是国内外学术期刊集约化发展趋势的应有之意。

(二)数字化发展的现实需求

随着数字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学术期刊的数字化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以及维普资讯等学术期刊数据库快速发展,并与大多数期刊社建立了合作关系,人们通过数字化的集成平台可以很便捷地搜索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近年来,“两微一端”等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传统纸媒的数字化形式有了新的发展,学术期刊既可以通过编辑部自己的网络平台实现开放获取,又可以在微信、微博以及客户端进行及时有效的线上推送,不仅实现了学术期刊传播方式的多元化、网络化,而且提升了学术期刊的媒介影响力。由于期刊获取方式的改变,传统的纸质阅读变得越来越边缘化,借助网络技术,目的性较强的学术选择使学术期刊的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专业化期刊凸显的学科发展优势使综合类学术期刊不得不思考新的发展思路,专题化发展成为大部分综合类学术期刊的不二选择。就目前国内学术期刊发展的形势而言,由综合类学术期刊转向专业性期刊存在制度和理念上的限制,在短时期内无法实现,但综合类学术期刊可以凭借多元化的研究方向进行选题的专题策划,进而实现栏目的专题化发展。在实践中,学科栏目的专题化发展已被大多数学术期刊所采用,其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目共睹。而且,借助数字化发展的有利条件,专题化可以提升期刊的影响力、学界知名度,吸引更多品质的稿源、的作者,实现期刊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差异化发展的需要

学术期刊的专题化发展,不仅是放大办刊优势、实现数字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期刊差异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千刊一面”是大多数学术期刊无法回避的现实,特别是综合类学术期刊和高校学报因涉及学科众多,既要谋求期刊发展,又要兼顾主管主办部门的话语表达,大杂烩的期刊发展模式越来越无法凸显期刊的学术价值和影响力。可以说,专题化为综合类学术期刊的差异化发展创造了条件。栏目的专题策划既可以凸显学术期刊的学科优势和地区优势,又可以在专题的策划过程中实现期刊栏目的结构优化,避免大而全的选题内容,实现选题的精准化、热点化。对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挖掘,策划能够体现地区特色、学科发展水平的选题,组织专家学者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讨论和撰稿,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在提升学术期刊质量和水平的同时,以期刊的专题化发展带动期刊的差异化发展。

总之,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学术期刊如何寻求更广的发展空间和生存空间是必须要面对的现实,专题化发展虽然不能使学术期刊发展中存在的所有问题迎刃而解,但至少为其发展打开了一扇窗,为学术期刊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思路。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