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学术与科技期刊作者的写作及投稿问题

学术期刊的文章,从写作到发表的过程既需要作者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又离不开期刊编辑在尊重作者前提下的出谋划策以使文章更加具有可读性.对于编辑与作者之间互动关系,前人已有一定的研究.有人提出编辑应该在稿件处理过程中以及在稿件处理之外培养作者,有人从如何指导学术论文修改探讨编辑与作者的沟通关系,也有从高校学报编辑如何指导研究生作者修改文稿、研究和掌握作者投稿心理方面探讨发现和培养作者,以推动编辑工作的有效开展.这些研究侧重于编辑的角色如何更好地发现、培养和服务作者.在作者与编辑的互动中,侧重作者的具体写作方面的研究,还有待深入探讨.本文尝试从编辑的视角,就当前作者投稿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培养作者,提升作者的写作能力,从而使期刊有的、稳定的作者群,并有效地推动编辑工作.

1.作者投稿中常见的问题

科技期刊的文章一般是作者自主投稿的学术文章,这些文稿质量参差不齐,内容表述、格式或规范存在许多问题.文章要达到发表的程度,通常要经过责任编辑的编辑加工、作者反复的修改.总体看来,科技期刊接收到的文章会存在学术质量偏低、不符合期刊规范、学术不端等现象.

1.1学术质量偏低

在学术浮躁之风的影响下,作者投来的稿件中有相当部分学术质量不高.有学者直言,当下很多学术论文普遍存在题目草率定、摘要不像摘要、关键词不关键、引言过于笼统简单甚至不引参考文献、讨论不分层次且不够深入、结论不等现象.有的论文缺乏对同行研究的介绍,有的论文参考文献过少,有的只有两三篇,甚至没有参考文献.笔者曾遇到一篇关于党建服务机制创建方面的文章,文中的参考文献是在几个大会议上的讲话报道,没有提到相关的研究,这样的文章,学术水平可见一斑.有的论文只是简单重复他人的观点,没有及时手的调研数据.有些作者缺乏有效的重复实验就撰写论文,数据只有一次或一个周期的,其创新性大打折扣,甚至很让人怀疑其真实性.有的论文只有图表没有讨论,甚至以结论代替了讨论;有的论文错别字多,语言不通,数据表达不清晰,量与单位的使用混乱.

1.2不符合期刊的规范

在作者的来稿中,还存在很多不符合期刊规范的现象.例如,有的作者漏填通信地址,有的上传稿件错误,把非最终稿传给了编辑部,有的论文章节格式、参考文献格式不符合期刊的要求.在实践中,笔者还遇到论文标题就是作者个人信息的现象.作者在投稿过程中,以附件形式上传原稿全文,系统自动提取论文题目、摘要、关键词等基本信息.其中在投稿界面提示作者这些信息是系统自动识别提取的,务必核对清楚有没错误.然而仍然有部分作者没有认真核对,以致标题处出现的是个人姓名、基金项目等信息.这些信息生成后不能更改,导致送盲审过程中删除不了,直接影响送审.对于作者而言,这些只要作者举手之劳,稍微细致一点就可以做到,然而作者却粗心大意,忽略了所投期刊的投稿须知,也懒得去找期刊的往期文章来参考.这就大大增加了编辑的工作量.

1.3学术不端现象突出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新型的学术不端现象层出不穷,这深深困扰着学术界和期刊界.期刊界发表了相当数量关于如何识别发现和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的研究.有报告指出,2010年某医学杂志发表的4284篇论文中,就有1789篇存在学术不端(文献量复制比大于30%).在实践中,笔者所在的期刊就有相当部分来稿是由于重复率偏高而被退掉的.笔者经常接到论文中介打来的电话,称有南大、北大核心、部级省级普通刊物的文章可以转让.论文中介普遍存在,只要在搜索引擎中输入“某某期刊投稿”,就会弹出各种论文中介网页,高级、、修改润色论文现象泛滥.这从反面说明了当下相当部分人学术浮躁、学术道德存在缺陷.学术不端的手段和案例层出不穷,很多人为了评职称、升职务等铤而走险、急功近利.其中较为常见的学术不端行为有抄袭、重复发表、一稿多投、假引、篡改、捏造数据、署名不当(随意挂名)等.有的作者用同一方法衍生出多篇文章,旧酒瓶子装新酒,创新点少;有的作者刻意事先检测重复率,刻意降低文字复制比的比例.科技期刊编辑部对此现象防不胜防.

2.从品质文章的角度引导作者写作

在编辑看来,一篇的论文应该具备新颖性、可读性和可传播性3个特征.对于创作的主体作者而言,要实现这个目标,为广大读者提供品质文章,理应在写作的过程中以严谨细致的态度来做研究和写作.

2.1论文如何才能具有新颖性

作者的投稿,首先要求内容具有新颖性,有过硬的学术质量,否则编辑就是再努力帮忙编辑加工,也难以达到发表的程度.编辑判断文章的新颖性往往从文章的题名、引言、素材加工(包括材料条件、仪器设备等)以及结论或讨论部分去进行.作为写作的主体,作者要基于实际来做研究,从选题到写作,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方法进行写作等,需要认真思量.有些作者没有经过充分的调研和实验,闭门造车,写出来不符合实际的文章.这些没有一定学术质量的文章哪怕发表了,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同时也是对读者的误导.论文质量不仅仅考验作者的知识功底,还考验作者的学术道德修养,是作者写作的基本底线.只有不断追求品质的、严谨的作者,所写的文稿才会赢得编辑部的青睐,才能把好的文章奉献给读者.作者要写出好文章,首先对所要写作的方向非常明确,还要熟练掌握所作研究的各种材料的属性、用什么方法、需要什么样的技能等.要做到这些,就需要深度调研、地学习了解.在新媒体时代,数据的收集和信息的沟通越来越方便,方式也越来越多样,但很多时候在此基础上的写作却不能反映问题的实质,这源于很多数据的真实性值得商榷.有些作者数据资料收集非常有限,研究的意义不突出,涉及的方案与目标不一致,样本的来源不,这些都难以证明其新颖性,甚至会怀疑它的真实性.还有些作者虽然在收集数据方面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但是方法不正确,多样的研究方式只是一种手段,写作的时候总觉得不够深入,甚至觉得所写的东西用途不大.可见,对素材的加工以及科学的研究方法很重要,作者要掌握科学的写作方法就需要下足功夫作前期的准备,持续不断地收集某个研究领域的数据资料,深入到该领域的圈子中去,持续关注该领域的信息,保持所收集信息的时效,判断资料的度,分析课题的成熟度,断不能为写作而写作.只有这样,才能把握研究的方法和技能,才能实现深入创作.

2.2论文如何才能具有可读性和可传播性

在现实中,每天都有一定数量的文稿投来编辑部,编辑部处理稿件的工作量很大.作者的文稿如何在短时间内吸引编辑的注意力,留下好印象并顺利通过终审呢?这就涉及到论文的可读性和可传播性问题.诚然,文稿的可读性和可传播性是编辑加工中要实现的目标.这也是作者在写作中应贯彻的思路.文章的可读性体现在文章的层次结构、章节的标题、数据图表以及语言文字方面,可传播性往往体现在文章的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和数据关联等方面.可读性方面,作者应注意文章的层次结构是否清晰完整(是否包含了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和参考文献、正文是否有引言、讨论和结论等),各章节的标题是否与摘要的关键点一一对应,是否提炼了层次标题,数据图表是否齐全、规范,公式有没错漏、语言文字是否通顺、是否用规范词语.可传播性方面,作者应注意文章的摘要是否简明概括文章内容、是否包含了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要素,关键词是否是体现文章主题概念的术语,是否存在只是题名的简单分解的现象,参考文献是否全而新且有关联,是否规范标注等.这些问题,都需要作者考虑周到,通过精雕细琢地反复修改,直到符合所有的要求.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有可能赢得编辑的青睐.

2.3论文如何才能更加条理和规范

作者在写作时除了要注重文稿的学术质量以外,还需要注重文稿与所投刊物的期刊规范是否一致.如果说文稿的专业水准以及写作能力是原则上的问题,那么是否符合期刊的规范以及投稿的基本要求就是写作态度问题.编辑和专家只会对有条理而且语言规范流畅的文稿产生好感.作为一项能够明显体现写作态度的工作,很多时候影响着编辑的印象.编辑非常期待收到与刊物出版规范一致的文稿.在实践中,经常接到作者的电话,咨询是否要翻译英文摘要和关键词,多少字数方可以录用等问题.笔者所在的期刊已经采用在线投稿系统,投稿流程设置了阅读投稿须知、论文模板等项目的步骤.有些作者在线投稿时选择忽略这些,以致所投稿件根本不符合本刊的基本要求(如参考文献过少、系统题目中出现个人信息等),在初审时考虑到文稿还有一定的发表价值,重新退回让作者修改并补充完整错漏的信息.这来来去去耽误了很多时间.因此,作者在投稿前,应该想方设法通过期刊的网站或者期刊数据库等找到该期刊的投稿须知(投稿须知对论文的基本结构、摘要的写法要求、字数要求、行文的格式、基金项目的标注、量和单位的书写规则、参考文献的格式等作了详细要求).每个期刊对文稿的具体要求有所不同,了解期刊对文章的具体要求,并按照要求调整规范论文,需要作者具备严谨细致的态度才能做到的。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