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利用互联网平台提高蒙古文科技期刊传播力

摘要:

在互联网普及的时代,蒙古文科技期刊的互联网传播力还处在较弱状态,当前,蒙古文期刊数字化过程是纸质版扫描成PDF格式后上传数据库实现互联网传播.因此,各大数据库收录蒙古文科技期刊的工作量大、效益低,无法及时上线.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提升蒙古文科技期刊传播力的有效途径,弥补现有蒙古文科技期刊传统模式的缺陷,促进蒙古文科技期刊多元化互联网传播渠道的良性发展.首先从采编系统的在线投稿、在线审稿、在线稿件处理以及在线稿件查询等4个模块展开分析其优点;其次,阐述蒙古文科技期刊网络数据库建设的现状,以及被网络数据库收录时应注意的事项.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跃发展,我国的汉文或外文学术期刊在出版传播发行等模式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然而,因蒙古文科技期刊语言文字的特殊性,至今还未普及互联网数据库的共享传播.蒙古文科技期刊仍以传统的邮局发行和交换等纸质媒体为主,以自建网站和数据库平台为辅的传播渠道影响着期刊的时效性和受众面.蒙古文科技期刊纸质版印刷后通过邮局发行到图书馆或订阅用户,耗费几天时间后才能送达指定区域内的传统发行方式与现代互联网时代的传播速度及范围无法相提并论.由于蒙古文期刊的排版软件(方正)还未开发“转换PDF格式”功能,期刊数字化过程是纸质版扫描成PDF格式后上传数据库实现互联网传播.目前运用第三方软件也能把蒙古文PS格式的大样文件转换为PDF格式,但是转换速度缓慢,操作繁琐.所以各大数据库收录于蒙古文科技期刊的工作量大、效益低,无法及时上线.针对这些问题作者从另一角度提出了提升蒙古文科技期刊传播力的有效方法,首先使用采编系统,试图完成在线投稿、在线审稿、在线稿件处理及在线稿件查询等功能的设想,进而更有效地利用各大数据库传播蒙古文科技期刊论文.换句话说,先在编辑部内部通过采编系统把蒙古文科技期刊的网络化困难逐步解决,再推送到各大网络数据库.

1.采编系统

当前,蒙古文科技期刊的投稿及编辑审理过程中主要使用电话、微信、短信和邮箱,尚未投入使用采编系统.采编系统是期刊数字化的关键一步.采编系统由于统一管理投稿、送审、修改或退稿、撤回、再送审、编辑加工、校对、排版等全部流程,实现了稿件的投稿到发行的一体化管理.因而既节约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同时也做到了作者、编辑、读者及审稿专家之间的时效性交流.实践证明,采编系统缩短期刊编辑加工周期,便于审稿专家的反馈与作者的及时修改稿件,减少编辑的工作量,提高了审稿的效率、性和性,缩短了期刊出版周期.蒙古文科技期刊试图做到在线投稿、在线审稿、稿件处理、稿件查询等4个功能的实现.

1.1在线投稿

蒙古文科技期刊的投稿方式采用传统的电子邮件和现场办公室投稿,这种投稿方式有以下弊端:(1)由于作者投稿邮箱地址拼写错误导致编辑部收不到稿件;(2)编辑部收到的稿件没有其他联系方式时只能用邮箱反馈信息,时效性差,操作繁琐,效率低;(3)非本校作者无法现场投稿,投稿邮箱的宣传力不够,很难被作者发现;(4)编辑接收、整理、修改、退回、送审稿件都依赖电子邮件,操作繁琐工作量大;(5)纸质稿件占用率高,浪费资源不利于环保.然而在线投稿系统有效解决以上弊端.作者投稿时必须填写必要信息,比如,作者简介、研究方向、蒙汉文的作者姓名、蒙汉文的论文标题、课题相关信息、联系电话、标准格式的参考文献等一并提交,减轻编辑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另外,网络在线投稿系统有利于提升期刊影响力,便于作者投稿,提高蒙古文科技期刊的稿件来源.

1.2在线审稿

蒙古文科技期刊的稿件外审工作也停留在电子邮件与电话交流上,更多时候找不到研究领域相吻合的专家而影响外审环节.针对这个问题所有的蒙古文科技期刊统一采用在线审稿系统,各编辑部录入专家信息,并详细记录专家的个人简介、研究方向及联系方式,然后各编辑部互相共享外审专家,有效解决找专家难的问题.稿件送审时有了更多的选择并且不再做反复地发送邮件与电话交流的琐碎工作.编辑可以设定在线审稿时间限制,特定时间内未能审稿时系统自动撤回编辑部,避免稿件的延误.外审专家对于不合适的稿件可以转送其他专家或退回到编辑部.在线审稿系统完成稿件多种流转任务,方便编辑与审稿专家.

1.3稿件处理

蒙古文科技期刊稿件处理过程中对于不录用的稿件不能及时退回作者,修改的稿件有时沟通不畅出现延误,稿件整理过程中会有遗漏稿件的情况.针对这些问题稿件处理系统可以有效解决,所有的稿件集中在稿件处理系统中避免遗漏问题,编辑对不录用的稿件批量做出反馈.对于录用的稿件实时跟踪处理,及时完成单篇文章的编校任务,避免整期稿件集中编辑校对的繁重工作.

1.4稿件查询

蒙古文科技期刊的稿件处理过程中作者跟踪不到稿件流程,对稿件的录用、修改或退稿、费用、发票等情况需要与编辑电话查询,编辑的稿件登记、整理、查询、相关信息的记录等工作繁琐,效率较低.采编系统的稿件处理过程中作者与编辑随时都可以查看稿件流程和相关信息,并及时做出响应.

2.数据库

蒙古文科技期刊的网络数据库平台建设进程较滞后,还处在初期发展阶段,目前网络数据库传播途径较为单一,主要依靠内蒙古大学创办的《中国蒙古文期刊网》、内蒙古师范大学建立的《馆藏蒙古文资源书目检索数据库》、维普网和超星期刊网等数据库的传播.《中国蒙古文期刊网》和《馆藏蒙古文资源书目检索数据库》是以高校馆藏资源为基础的自建数据库,《中国蒙古文期刊网》全文收录12本用蒙古语言文字出版的学术期刊,基本含盖了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的蒙古文版学报,目前读者可以免费下载全文.《馆藏蒙古文资源书目检索数据库》是内蒙古师范大学图书馆收藏书刊为基础的,服务于在校师生的局域网检索数据库.维普网已收录8本蒙古文期刊,超星期刊网已收录11本蒙古文期刊.以上数据库的共同缺点是:由于逐一扫描期刊原文,人工录入相关信息,后期处理工作量大,所以数据还未收录完整,数据库信息量小,正在不断地收集录入当中.维普网和超星期刊网的蒙古文检索功能欠缺,用户无法检索蒙古语言文字的相关论文,导致关注度与下载率的偏低.经多方努力,《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蒙古文版和哲学社会科学蒙古文版与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书,成为首批少数民族文字试点刊源期刊之一.这是少数民族文字版期刊的互联网传播新高点.蒙古文科技期刊被万方数据库收录时应做好以下准备.

2.1参考文献格式的规范化

蒙古文科技期刊长期以来缺乏统一规范的编排格式,尤其是参考文献著录格式不规范、不、数据不完整、检索不到原文.这些情况影响着参考文献的价值,也影响着期刊质量和编校水平.对于学术期刊而言,参考文献的著录不仅是论文格式的要求,而且对科技论文具有极重要的学术价值,也是评价科技论文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2].参考文献的被引率是科技论文学术水平影响因子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的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是被引的保障.

2.2充分利用

Doi标识符DOI是指国际通行的数字对象标识符,由国际DOI基金会创立并管理,被称为“互联网上的条形码”,在学术出版领域也被称为“学术论文的身份证、出生证”.作者充分认识到DOI的重要性,并使用DOI的优势做出了分析.(1)能够解决蒙古语言文字的特殊性而无法检索的困难,用户根据参考文献的DOI码,能够精准地定位于原文,不再需要搜索引擎.(2)目前通过DOI实现了中文文献之间、中西文文献之间的引文链接.同样可以运用DOI实现中文、西文、蒙文文献之间的引文链接.(3)有利于参考文献格式的标准化,避免著录时的差错.(4)编辑人员通过批量查询功能,能够快速查找一篇论文的所有参考文献的DOI.(5)利用期刊DOI为期刊官方网站贴上“防伪标签”,做到保护作者、读者和期刊编辑出版单位的权益,同时以DOI作为期刊的标识,还能够克服ISSN、URL等传统标识和链接方法的缺陷,起到对期刊进行终身标识、保障官网长期链接的作用.

2.3完善检索信息蒙古文科技期刊被网络数据库收录时必须补充完整相关信息.例如,蒙汉英文的标题、关键字和摘要,作者简介,研究方向,课题信息等不同方面实现多角度检索.

3.结语

针对当前蒙古文科技期刊的互联网传播现状,首先投入使用采编系统,逐一完成在线投稿、在线审稿、在线稿件处理以及在线稿件查询等4个模块的功能,有效弥补现有蒙古文科技期刊传统模式的缺陷,进而充分利用各大数据库传播蒙古文科技期刊,促进多元化互联网传播渠道的良性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