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怎样提高期刊学术质量及舰船行业科技创新

摘要:

《中国舰船研究》学术期刊积极对标“世界”,努力成为创新的引领者,注重特色化办刊,在跟踪和报道科研前沿和热点、融入技术创新体系、服务国家重点型号工程、加强出版伦理建设、加强同行评审、发现和培养新人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举措,不断提升学术质量,搭建起了产学研之间的互动交流平台。不仅实现了期刊影响力的快速提升,而且有力推动了前沿技术的工程应用和科技成果的实质性转化,促进了我国舰船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科技期刊是展示创新成果、激发创新思想最重要的载体。据报道,世界上70%的近期科研成果首先是在科技期刊上发表的。科研人员的成果一旦在科技期刊上发表,包括首发权在内的成果权属就得到了同行乃至公众的认可。因此,科技期刊,尤其是高质量的科技期刊深受科研人员的欢迎和重视。就国家层面而言,科技期刊直接体现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是科技强国的重要支撑。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科技期刊得到了长足发展。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我国科技期刊总量已达5052种。尤其是近10年来,涌现了一批高影响力的科技期刊,形成了一定的示范带动效应。但是,与美国等西方期刊强国相比,我国科技期刊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提高期刊学术质量、培育世界科技期刊是我国科技期刊界的永恒追求。《中国舰船研究》是由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主办的学术期刊。该刊现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核心期刊、CSCD来源期刊以及DOAJ收录期刊,是舰船行业的省级“十大名刊”。近年来,该刊在提升学术质量,促进舰船行业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本文将结合《中国舰船研究》的办刊经验,就如何提高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以供期刊界同仁交流。

1.坚持走特色化办刊之路

特色是期刊发展的生命线。邹韬奋先生曾说过:“没有个性和特色的刊物,生存已成问题,发展更没有希望了。”那么,期刊如何办出自己的特色呢?及时,特色取决于期刊定位。期刊的办刊宗旨、读者对象、目标市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期刊的办刊方向。作为办刊人,要始终坚持办刊宗旨、找准期刊定位、坚持为读者提供特色化的内容服务,努力形成办刊特色。第二,特色来源于主办单位。对于专业性期刊,刊物选题应聚焦主办单位的主业;对于综合性期刊(如大学学报),也应聚焦于主办单位的优势和重点学科,通过挖掘主办单位的品质稿源来形成特色。第三,特色依赖于编辑创造。品牌策划、栏目策划、专题策划是编辑创造的重要内容。要通过编辑创造,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切忌“尾巴主义”,亦步亦趋、人云亦云。《中国舰船研究》自创办以来,始终致力于体现“三个特色”,即军工背景、总体集成、理论与工程应用相结合的特色,强调突出“三个研究”类别,即前瞻研究、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结合国家舰船装备发展和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需求进行选题,致力于推动科技成果的实质性转化、提升军工核心能力和促进舰船设计跨越式发展。

2.多措并举提升期刊学术质量,助力舰船行业创新

2.1积极跟踪和报道科研前沿和热点

为了落实促进舰船行业科技创新的办刊宗旨,《中国舰船研究》高度关注舰船领域的重要技术方向,尤其是可能孕育颠覆性技术的重要方向。舰船装备研制能力是一个国家装备制造能力的集中反映。世界上主要的海军强国,非常重视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从过去几十年来看,导弹舰艇是对鱼雷、火炮舰艇的颠覆,垂直发射装置是对倾斜发射装置的颠覆,相控阵雷达是对传统雷达的颠覆。这些颠覆性技术无一例外地促进了舰船技术的升级换代,实现了舰艇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中国舰船研究》编辑部高度重视对舰船领域重要技术方向的跟踪研究,通过专家问卷、会议研讨等方式研判技术发展动向,及时调整期刊报道重点。目前,舰船行业呈现出以下值得重点关注的方向。

1)数字化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舰船数字化设计建造技术发展迅猛。虚拟样船、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已在舰船设计与建造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三维设计在船舶设计建造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CAD/CAE/PDM等应用的一体化集成与紧密融合,改变和优化了舰船研制流程,对船舶行业传统设计建造模式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2)体系化在以机械化为特征、以平台为中心的时代,舰船设计追求的是单舰作战能力;在以信息化为特征、以网络为中心的时代,舰船只是陆、海、空、天、潜体系作战中的一个节点,需与其他军兵种形成一体化的联合作战能力。

3)智能化智能化作战将在信息化战争中扮演重要角色。随着智能化武器的发展,未来智能化作战将表现出指挥高效化、打击化、操作自动化、行为智能化等显著特征。

4)无人化在未来信息化战场上,具备信息高速传输、高速处理能力,具有一定智能化水平的无人系统将发挥重要的作用。无人平台与有人平台,无人平台(无人机、水面无人艇和无人水下航行器)之间在信息化技术的引领下,相互配合、开展一体化的联合作战,是未来海战的趋势。无人机可以用来执行侦察、监视、攻击、拦截等各种任务。水面无人艇可用于执行水雷战、反潜战、海上安全、反舰战,支持特种部队作战、电子战和支持海上封锁行动等多种使命任务。无人水下航行器通过水面舰船或潜艇布放和回收,可执行反潜、猎雷、侦察监视和探测(ISR)等多种使命任务,有望成为未来海军力量的倍增器和降低风险的主体。

5)隐身化隐身技术的本质在于使对方的各种物理场探测器失效,其主要途径是降低自己的目标特征,使其尽可能小,或者与背景尽可能接近。隐身化已成为现代舰艇不可改变的趋势。

6)化在信息化条件下,通过构建岸海信息链和空天感知链,可以建立打击链。有人和无人平台携带的制导武器,通过信息链锁定目标,实现打击。

7)绿色化“绿色舰船”是指使用替代型能源及其相应装备,达到高效、环保、节能目的的舰船,或者装备新型动力装备从而较大限度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以石油为原料的燃油使用量或不使用燃油,达到低排放、高效、节能、安全、舒适的低碳型舰船。未来“绿色舰船”将在外形设计、结构性能、推进方式、动力能源、配套装备等方面实现突破。“绿色舰船”概念已对船舶技术和整个行业产生了现实而深远的影响。可以说,研发“绿色舰船”、建设“绿色舰队”将是舰船发展史上又一次开创性的革命。《中国舰船研究》针对上述前沿和热点方向,组织出版专辑专题,先后推出了“舰艇减振降噪”“舰艇抗爆抗冲击”“舰船智能化与无人系统”等专辑,集中展示相关领域的近期研究成果。在进行选题策划和制定选题计划时,始终注重紧扣时代和舰船技术发展的脉搏,实现期刊发展与舰船技术发展的“同频共振”,使期刊成为技术发展的风向标和前沿技术向工程应用转化的助推器,有力促进了我国舰船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2.2通过主动服务,积极融入技术创新体系

近年来,《中国舰船研究》着力发挥在贴近科研一线、贴近科研需求、贴近行业专家等方面的优势,主动作为,积极融入行业科技创新体系。

(1)主动跟踪科研项目进展。近年来,舰船行业承担了大量的国家重大科技攻关任务,具有产出大量品质创新成果的条件。《中国舰船研究》编辑部主动服务科研项目团队,不仅为其在立项申报、项目研究等阶段提供国外文献资料和科技情报分析报告,还通过出版论文专辑等形式着力推广项目研究的成果,实现对重大科研项目从立项到结题全流程、多方位的跟踪和科技信息服务。

(2)主动服务行业专家。《中国舰船研究》编辑部主动开展了对行业专家的学科情报推送服务,与数十个学科研究团队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

(3)主动服务编委。编委是为期刊编辑部义务工作的行业专家,期刊主动为编委做好服务,既可引导编委为期刊切实履职,又可充当编委的信息助手。

(4)主动走访重点实验室,开展“校园行”活动,积极了解科研需求和进展,进行有针对性组稿和约稿。

(5)积极为行业专家与主办单位之间的学术交流和合作牵线搭桥。通过内引外联,加深沟通和合作,促进创新活力的迸发。

2.3积极服务国家重点型号工程,引领行业科技发展

为了应对复杂国际形势,国家要求“加快推动形成以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的武器装备建设模式”。舰船作为重要的武器装备,其研制已经从逐代更替设计迈入跨代设计阶段,正在实现跨越式发展。因此,《中国舰船研究》注重服务国家重点型号工程,快速捕捉、消化、吸收国际上近期的舰船科技信息,引导和激发原始创新的潜力。刊物既注重船舶设计理论方法研究,又注重船舶工程设计实践,并与研究设计紧密结合,为国内舰船研究的相关领域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学术信息,为高校与科研、设计单位搭建起交流的平台,促进了前沿技术的工程应用,推进了科技成果的实质性转化,为海军转型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有效保卫国家安全和海洋权益。

2.4加强出版伦理建设,促进科研诚信

近年来国内期刊越来越重视出版伦理建设。出版伦理建设旨在明确作者、编辑、编委、审稿专家和出版商等出版干系人的责任和义务,建立行为规范,防范学术不端行为,促进科研诚信。其基本原则可概括为规范、公正、透明。

(1)规范。《中国舰船研究》建立了规范的投审稿流程和“三审”制度,完善了撰写模版,引导作者按照国际期刊通行的规范来进行论文写作。

(2)公正。执行严格的“双盲审稿”制度,所有来稿(包括编委来稿和约稿)均需进行双盲同行评审,根据专家意见来决定是否录用。

(3)透明。通过官方网站等途径公布出版方针、出版伦理申明、投审稿流程、作者须知、编委信息、版权和开放存取政策等内容。透明化是国内期刊明显的短板,也是阻碍国内期刊国际化的重要因素,需要引起足够重视。除了编辑部初审和双盲同行评审之外,《中国舰船研究》编辑部还采用了学术不端行为检测软件进行辅助筛查。对于超过重复率指标的稿件,有明确的处理措施。这些措施保障了学术出版的透明化,促进了科研诚信。

2.5加强同行评审,发挥好期刊的科研评价功能

科技期刊科研评价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对科研成果及其完成者业绩的评价上。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上的数量及被引用情况是评价的重要参考指标。但这些指标存在被简单化、化使用的情况。因此,科技期刊要进一步加强同行评审,探索合适的同行评审机制,客观地评价科研成果,有效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近年来,多次发生的中国作者论文被国际期刊撤稿的事件,引发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事件的原因之一在于一些“论文中介”在推荐评审专家时将专家的邮箱“偷梁换柱”,伪造同行评议。伪造同行评议的行为值得期刊界反思。随着科研领域的日益细化,“小同行”评审专家不多,造成某些论文的评审专家不好找,有时作者推荐评审人的情况还难以避免。面对这种情况,《中国舰船研究》采取了一些有效做法。一是编辑在送审时避免一篇稿件的评审专家全部采用作者推荐的审稿人;二是在审核评审专家信息方面更加细致,尽可能通过官方网站等途径核实审稿人信息;三是建立动态更新的审稿专家数据库,通过信息化手段保障审稿流程和结果可追溯;四是通过银行转账的方式发放审稿费,从而进一步核实审稿人的身份。

2.6积极发现和培养新人,使期刊成为促进创

新人才成长的摇篮撰写论文是青年人才成长的必要途径。期刊通过同行评价机制向作者提供的返修意见,对于完善论文、启迪作者思路具有重要作用。很多年青年人才通过在《中国舰船研究》上发表学术论文而崭露头角,获得赏识和重用,有的成为所在单位年轻的教授,有的成为科研骨干,有些甚至成为《中国舰船研究》的审稿专家和编委。随着论文的传播和利用,的科研成果及其作者会越来越得到同行的认可,作者的学术声望也借助期刊的影响力而得以提升。这种正向激励是创新人才成长的巨大推动力,期刊要努力成为促进创新人才成长的摇篮。

3.结语

期刊是和传播科研创新成果最重要的载体,科技期刊与科技创新具有天然的联系。作为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科技期刊应积极服务国家创新战略,努力成为科技创新的引领者,努力发挥好科研评价职能,努力发现和培养科研新人,积极对标“世界”,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