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了提升期刊的品质、扩大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根据《微生物学通报》近5年来专刊出版实践,总结专刊出版的必要性、出版专刊的选题策划、专刊的组织以及出版效果等方面的经验,为同行编辑进行专刊策划提供参考。实践证明,专刊在争取品质的稿源、拓展审稿专家队伍、提升期刊影响力等方面对期刊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科技期刊是发表自然科学知识及应用技术的期刊。专刊,或称主题刊,是科技期刊针对某学科领域内的学术焦点集结出版的特辑,其内容可展现该学科领域的研究进展及亟待解决的问题。出版专刊已成为扩大稿源、拓展审稿专家队伍、提升期刊影响力的重要措施。许多编辑对科技期刊的专刊出版进行了研究,也总结了很多选题策划方案及方法,如:陈宏宇等[1]以《生物工程学报》为例探讨了中文科技期刊专刊的策划与出版实践;李楠[2]根据《生物技术通报》编辑部的专刊出版实践,总结了专刊策划、组稿方面的经验;《应用生态学报》[3]对中文科技期刊专刊(专栏)出版的“优”与“忧”进行了剖析。彭利平[4]以汽车电器杂志社为例,从2011年第7期开始策划以专刊的模式出版每一期杂志,指出专刊策划是提升期刊品牌的有效途径。《微生物学通报》从2013年开始针对微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出版了9期专刊,如“微生物地球专刊”“放线菌生物学与生物技术专刊”“伴随中国微生物学发展40周年纪念刊”“微生物生态学专刊”“高等院校教学专刊”“微生物资源专刊”“环境微生物学主题刊”“兽医微生物学主题刊”,这些专刊的出版在争取品质稿源、提升期刊品质、扩大期刊影响力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该文主要结合《微生物学通报》的工作,介绍专刊的出版实践,总结专刊出版的必要性、出版专刊的选题策划、专刊的组织以及出版效果,与同行讨论交流。
1.《微生物学通报》出版专刊的必要性
微生物学是生物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因为是“小”学科,所以成果产出量有限。《微生物学通报》是以微生物学应用基础研究及高新技术创新、应用为主的综合性期刊,刊登内容涉及工业、环境、农业、食品、兽医、药物、医学微生物学,微生物蛋白质组学、功能基因组、工程与药物、技术成果产业化研究,以及微生物学教学研究改革等诸多领域。《微生物学通报》刊出的范围基本涵盖了微生物学的所有领域,因此每年的自由来稿量尚可。然而,国内高校和研究所科技考评系统中,对进入国际检索的论文过分重视[5],中文科技期刊面临着国内品质稿件大量外流,国外稿件难以争取的尴尬局势。品质稿源外流对中文科技期刊的冲击巨大,即便是作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的《微生物学通报》也未能幸免。为了提高期刊影响力和竞争力,科技期刊要在有限的刊期内汇集品质稿源,提升期刊品质,出版精品专刊无疑是最快捷的办法。科技期刊精心组织出版学术专刊,从选题策划、邀请客座编辑、组织作者、严格审稿、严谨编辑校对以及出版前后的宣传,保障了学术专刊的成功出版,这为科技期刊提升自身期刊影响力提供了条件,也是发挥其影响力的重要因素[6]。因此,出版专刊成为《微生物学通报》提升期刊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
2.《微生物学通报》出版专刊的选题策划
2.1重要科研项目
“双清论坛”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为推动创新文化建设、营造良好创新环境而举办的学术性研讨会。旨在立足于科学基金资助工作,集中研讨科学前沿或国家发展战略需求的深层次科学问题、学科交叉与综合的重大基础科学问题、发展与完善科学基金制的重大政策与管理问题。2011年夏天,国内20多位微生物学、地球科学、生物信息学等领域的学者齐聚北京,经过研讨提出了“典型生境重要地球元素循环的微生物驱动机制(简称微生物地球)”的研究设想;2012年8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在贵阳举办“双清论坛”,国内外微生物学、地球科学、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等学科的学者,以典型生境重要地球元素循环的微生物驱动机制为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微生物学通报》的“微生物地球专刊”就是邀请参加“双清论坛”会议的部分学者撰写的文章之集合,出版当年就取得了很好的反响。单篇文章的较高被引就有4次,被引和下载量均创新高;该期专刊被科学网进行了报道,而且还被中国科学院大学列为学生的课外读物。
2.2学术会议
学术会议是一种以促进科学发展、学术交流、课题研究等学术性话题为主题的会议。学术会议一般反映了阶段性学科研究的热点和方向,会议主题内容具有系统性、集中性的特点,能够引领未来一段时间的论文研究方向[7]。编辑首先要结合会议确定专刊主题、特邀编辑、征稿范围和出版日程等。开会前编辑还需要做一些“功课”,了解参加会议专家、特邀报告内容等,锁定邀稿专家,获取品质稿件。编辑参加学术会议时还可以通过设立展台、推送样刊等方式进行宣传推介。《微生物学通报》结合学术会议出版多期专刊,例如“放线菌生物学与生物技术专刊”“高等院校教学专刊”“微生物资源专刊”“环境微生物学主题刊”等。
2.3编委会
编委会是科技期刊学术出版质量的保障和重要支撑[8],编委们的学术水平及其对期刊的关注程度深刻地影响着期刊的发展。2017年,在《微生物学通报》第10届编委会第1次会议上,与会编委们就如何组织高质量主题专刊、如何邀约稿件等方面展开了热烈讨论,根据研究领域内近期研究进展、研究发展方向等,在编委会议上制定了期刊未来的选题计划。《微生物学通报》2018年第3期的“高等院校教学主题刊”和第9期将出版的“海洋微生物学主题刊”就是在编委会会议上确定的选题。
2.4利用大数据优化选题
当今社会处在信息和数据爆炸的大数据时代,大数据给期刊行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科技期刊编辑在选题策划时,要善于利用各种网络工具获取大量数据并进行深度加工分析,对数据进行归类、整理和优化,拓宽选题视野,优化期刊选题[9]。中国知网已经发展成为集期刊、博硕士论文、会议资料、报纸、工具书、年鉴、专利、标准、国学、海外文献资源为一体的、具有国际经验丰富水平的网络出版平台[10]。在处理稿件时《微生物学通报》编辑发现“微生物生态学”方向的来稿集中,设想了“微生物生态学”选题,为了验证选题的合理性,利用中国知网进一步进行了验证,发现无论被引频次和下载频次都较高,说明微生物生态学确实是当时的热点。因此,2015年《微生物学通报》出版了“微生物生态学专刊”。
作者:
3.《微生物学通报》出版专刊的组织
3.1邀请特邀主编
出版专刊是一个繁杂的工作,为了保障专刊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编辑部一般邀请一到两位特邀编辑共同组织。2017年,在《微生物学通报》第十届编委会及时次会议上赫荣乔主编提出,为《微生物学通报》组织出版专刊的特邀编辑要称为“特邀主编”,赋予了新的权利和义务。特邀主编应是相关学术领域的学术带头人,熟悉该领域某个方向的研究现状,能够把握该方向的发展动态。编辑部处理普通稿件时只有主编、副主编和常务编委才有终审的权利,但是为了专刊及时、高质量的出版,一些特邀主编会被赋予终审的权利。特邀主编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到专刊的工作中,《微生物学通报》目前一期需要刊登二三十篇文章,需要特邀主编凭借个人号召力和影响力组织邀约稿件,稿件经过严格三审被采用后筛选稿件集结出版主题刊。特邀主编的执行力对于专刊的学术水平及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编辑部会登门拜访特邀主编,详细介绍专刊的背景、期望,商讨专刊的出版计划和邀稿方式及作者范围等。
3.2邀请撰稿作者
特邀主编通过当面、电话和邮件邀请撰稿专家后,编辑部会通过电子邮件向作者发出正式的邀请函。邀请函的内容简洁明了,包括期刊的介绍、出版主题刊的目的、特邀主编的介绍、征稿范围、投稿方式、收稿截止日期及联系方式等。学术会议是学术界专业人士面对面交流的平台,编辑在听取学术带头人的报告后可以向其邀约稿件。编辑部也会在专家审稿库中筛选相关领域的审稿专家,发送邀请函邀请他们为专刊撰稿。《微生物学通报》1974年创刊,拥有庞大的作者群,他们是我们的宝贵资源,编辑直接向高被引文章的作者约稿,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3.3评审
《微生物学通报》专刊的出版是专门拿出一期正刊来做,不是增刊,所以严格执行“三审制”,甚至更严格。即便是通过严格审稿的稿件,也是择优集结出版专刊。专刊稿件的来稿特点是集中、时间紧迫,因此编辑部要及时送审,必要时还要向审稿专家说明情况,请专家帮忙尽快审回。3.4编辑加工及校对精心选题策划的专刊出版需要时效性,但如果因为时间紧迫而忽视编辑加工环节,稿件的体例格式不规范,文字表达错误百出,必然会给读者和作者带来期刊制作粗糙、编辑素质低劣的印象,大大削弱专刊的学术影响力[11]。因此《微生物学通报》编辑部实行专刊专人负责制,由老编辑或老带新的方式处理专刊文章,保障高质量高水平地出版专刊。3.5封面专刊的封面应符合专刊的主题,好是重新设计。《微生物学通报》的经验是特邀主编提供思路,专业的图片设计人员按照其思路制作封面,封面设计好后要提请特邀主编和主编给出修改意见直至定稿。在封面上要标注专刊的名称和特邀主编的名字,这是对特邀主编工作的肯定和督促,也能起到宣传期刊和特邀主编的双重效果。
4.《微生物学通报》出版专刊的效果
4.1为期刊带来品质稿源
当前的科研评价体系让不少单位“重视国外期刊而轻视国内期刊”,导致国内好稿件大量外流。《微生物学通报》不再坐等好稿件送上门,积极主动出击组织精品专刊。2016年被引频次排名前十的稿件中,有8篇文章出自专刊。2016年第4期的“高等院校教学”专刊稿件占50%,2016年第5期的“微生物资源”专刊稿件占30%。
4.2拓展审稿专家队伍
学术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进行学术交流,大会报告专家一般都是学术带头人,学术上已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或突出的创新性成绩。编辑可以通过参加学术会议认识和直接向专家约稿、建立联系,也可以从会议名录中选择符合审稿人条件的专家来拓展审稿专家队伍。另外,《微生物学通报》从专刊稿件作者中发展了很多编委和审稿专家。2013年的“微生物地球专刊”中的好几位作者已被发展为我刊编委,成为审稿的主力军。2017年“兽医微生物学主题刊”的作者主要是兽医微生物学学会的委员,我们从中选取了一些专家发展为我刊审稿专家。2016年和2018年的“高等院校教学专刊的”作者都是来自一线的高校教师,他们既教书育人,又是科研骨干,编辑在这些作者中发展的审稿专家既可以审阅教改文章,又可以审阅研究论文。从专刊作者中发展审稿专家实现了作者和审稿人之间的相互转化。
4.3提升期刊影响力
专刊出版后编辑部要大力推广,将制作精美的微信在自己期刊的公众号以及相关微信群和朋友圈进行推广,编辑参加学术会议时也可以当场赠送样刊,通过各种方式扩大专刊的宣传。《微生物学通报》“微生物地球专刊”被科学网进行了报道,并在主编赫荣乔老师的大力推广下被中国科学院大学指定为当年的课外读物。精准的选题、精良的稿件质量、精细的编校质量都为出版精品专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扩大了期刊在作者和读者中的影响力。从2012年至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数据显示,《微生物学通报》以国内“微生物、病毒学类”期刊中综合评价总分及时名连年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奖”。
5.结束语
出版专刊的目的是整期集中报道某一学科内近期的学术成果和研究进展,从不同的广度和深度集中呈现给读者。从选题策划,到约稿、组稿,再到编校等每一个流程都不能少,每一个阶段都不能疏漏。一本好的专刊融汇了编辑的学术眼光、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等,是提升编辑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的良好机会。科技期刊加大专刊出版力度,不仅可以截留一些文章,而且能够提升期刊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读者和作者,实现期刊的良性循环。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