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浅谈期刊服务的保持和提升

摘要:文章从我国期刊外借发展历程入手,以深圳图书馆为例,对该图书馆近6年来期刊借阅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指出公共图书馆要通过加大宣传力度、重视读者调查,了解读者借阅喜好、制定科学合理的期刊管理制度、定期开展读者活动以及转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期刊借阅环境、编制正确的期刊目录、积极开展资源荐购等,使更多的人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提高期刊借阅量,最终实现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1、我国期刊借阅发展历程和深圳图书馆中文期刊馆藏资源结构现状

期刊具有出版周期快、时效性强、内容新颖、信息量大、利用价值高的特点,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在当今社会,期刊已成为图书馆馆藏中重要的文献资源之一[1]。我国图书馆界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对期刊外借服务开展了广泛的实践探讨和理论研究,尝试开展期刊外借服务,期刊外借工作也成为了期刊服务工作一种新的服务手段,并逐渐发展成为图书馆文献外借的重要阵地,极大地丰富了各图书馆文献外借的内容和方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服务效果[2]。如上海市川沙县图书馆从1984年开始把过期刊物复本和部分大型文学期刊投入外借。1987年,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开展了从部分现刊外借到过刊合订本的外借”,受到读者的欢迎。1998年,集美大学图书馆三期分馆开始实施“期刊短期外借”服务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2]。经过多年的发展,图书馆打破了在报刊“重藏轻借”的传统服务观念,期刊外借工作实践不断走向成熟、规范,各图书馆应用于外借的期刊文献从最初的少部分逐步向全方位开放外借;从现刊扩大到过刊;从短期期刊外借到延长期刊外借时间;从当初的限制借阅期刊册数到增加外借期刊数量;从单一的外借期刊种类到丰富的外借期刊选择;从最初对期刊外借行为的担心,到对读者借阅行为的充分信任等[2]。深圳图书馆于2006年在新馆设立了期刊外借区,实行期刊外借,此举受到了读者的广泛赞赏。现阶段深圳图书馆提供读者阅览的中文现刊达3800多种,可供外借的中文现刊有600多种,近两年的期刊均可供读者借阅。但是由于期刊的增长速度比较快,且受到现有的书架空间限制,远远不能满足其存放要求,因此在阅览期刊书架上深圳图书馆只提供最新一期期刊供读者阅览。受到空间的限制,期刊只保存两年,对于之前的期刊,只能打包出库,暂时搬到异地书库存放。对于这部分期刊是无法提供给读者阅览的,我们只能引导读者使用电子期刊资源,从中查阅纸质期刊相关资料。外借期刊在馆藏期刊资源中所占比例不大,且大多数是休闲性质的期刊。而对外借期刊借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及对读者借阅习惯进行调研,对于提高馆藏期刊借阅服务水平和提高外借期刊的借阅量,具有重要的参考指导意义[3]。

2、深圳图书馆期刊外借统计分析

2.1期刊借阅总体情况分析

根据深圳市图书馆之城中心管理系统数据得出,深圳图书馆期刊外借区,2013年~2018年期刊借阅情况,深圳图书馆期刊外借区总借阅册数和总借阅人数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人均借阅册次变化不大,这其中忠实读者所占比重大,他们是期刊外借区的主流读者,影响着外借期刊的数量,他们人数比例虽小,但能常年保持稳定的个人借阅量,同时也说明了在现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人们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很大变化,各种网络资源受到人们的追捧,期刊外借也不可避免的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读者量和借阅量不断下降。在对读者借阅习惯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老年人喜欢借阅医药保健类、时政类期刊,家庭主妇大多关注生活情感类期刊,这些期刊体现了读者的借阅兴趣。因此,我们订购期刊时应该要多考虑这些读者的阅读喜好,对这些类别期刊应该重视,尽量满足这些读者外借期刊需求。

3、改进期刊外借服务方式,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很大变化,数字阅读受到读者追捧,读者量迅速增长;与此同时,读者获取期刊信息途径多样化,人们借阅期刊并不局限于图书馆,读者可以选择到书城阅读购买期刊。商业性质的书店服务也更好,配套齐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读者到书店学习、购书。另外图书馆管理服务不到位。图书馆馆藏资源的采购、宣传和服务工作做得不到位;在开展个性化和主动性服务做得不到位,无法为读者提供所需要的文献资源,读者只能通过其他方式获取信息资料[4]。图书馆期刊借阅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读者量在不断流失。图书馆要想获得更多的期刊外借读者,就得从多方面挖掘潜力,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3.1加强期刊宣传力度

可以制作专门介绍期刊外借服务的宣传单,放在期刊外借区显眼的位置,让读者自行取阅,使其全面了解期刊的馆藏情况及管理规定,来引导读者借阅期刊,提高期刊借阅量。其次在期刊外借区显著位置可以尝试粘贴期刊海报,读者在进入期刊外借区时可以第一时间看到海报内容,间接的进行了期刊推荐。再次在图书馆内进行多种形式的广泛宣传,可以采取制作期刊宣传册、期刊年借阅排行榜、期刊推荐等,吸引读者的注意。另外4·23世界读书日和11月读书月对期刊借阅量的增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应成为期刊的宣传期,可针对性的加大宣传力度,加以利用。

3.2通过读者调查,了解读者借阅喜好

如开展《深圳图书馆期刊外借区服务需求调查问卷》,内容可包括读者阅读习惯、阅读喜好、读者喜爱的期刊类型等,通过问卷调查,获取读者对期刊外·631·借工作的意见与建议。问卷调查的数据可以作为今后开展外借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受读者欢迎的期刊类型可以增加复本量,根据读者的需求,丰富期刊种类,适当剔除一些借阅量比较少的期刊,同时馆员要时刻关注读者的阅读趋势和社会热点,及时征订期刊,满足读者阅读需求。

3.3制定科学合理的期刊管理制度

现阶段深圳图书馆期刊外借只能人工借刊,归还期刊必须回本刊室还,这在一定程度上给读者造成了不便,这需要我们制度科学合理的期刊管理制度,通过制度对期刊的借还方式,借阅时间,罚款赔偿等情况进行规定。在条件允许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尝试给期刊粘贴RFID标签,实行自助借刊,保护读者的借刊隐私权;可以选择合适地方,安装自助还刊机,方便读者还刊,借此提高期刊借阅量;提高期刊借阅时间,深圳图书馆期刊借阅时间为21天,不续借,可以考虑延长期刊的借阅时间,或者开通期刊续借功能,对现有的期刊外借期限做适当的调整,方便路途遥远的读者借阅期刊,提高读者借阅期刊的积极性,另外我们也要制度一些奖惩措施,对外借期刊的过程进行严格管理,让读者学会爱护期刊。

3.4积极开展读者活动

不定期开展一些读者活动,针对期刊外借区可以确定不同的主题定期开展读者活动,活动内容可以包括阅读分享,读刊评论,读者互动等,也可以举办期刊展览,我们可以划出专门的场地举办展览活动,活动期间可以举办多种有关期刊编辑、出版、发行等方面的研讨。通过活动扩大期刊的影响力,让更多人参与到借刊读刊当中。

3.5提高服务质量,主动树立“以读者为主”的服务思想

服务质量既是衡量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指标,也是影响图书馆借阅量的重要因素。图书馆员工的素质决定了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质量。图书馆必须重视员工的进修、培训、再教育等问题,图书馆员要主动树立“以读者为主”的服务思想,同时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从语言和行动两方面真正落实这一思想,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各项需求[4]。图书馆员应在报刊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在创新与发展中做好期刊管理,做好读者服务[5]。

3.6改善期刊借阅环境

由期刊外借区定位所决定,期刊外借室内不提供桌凳,有老年读者反映在阅读期刊时间比较长的时候,容易体力不支,他们要求期刊外借区能适当增加一些凳子,方便他们阅览期刊。因此,要对现有的借阅环境进一步进行调整和改善,尽可能地给读者提供一个舒适的借阅环境。

3.7对期刊目录进行正确的编制

期刊目录的编制能帮助读者快速找刊。图书馆外借期刊需要完善的目录作为保障,这样方便读者找刊的同时也能提高读者借阅期刊的兴趣。图书馆馆员也要熟悉期刊目录,如果读者向图书馆管理人员咨询期刊外借的问题,馆员要能够熟练的解答读者的各种疑问并帮助读者寻找期刊。

3.8开展资源荐购

为进一步提高馆藏文献质量,使图书馆更好的满足读者文献信息需求,加强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图书馆可以向读者提供文献资源荐购服务。如果读者有相关文献需求,而图书馆又尚未收藏,读者可以随时向图书馆推荐,我们可以依据馆藏发展规划尽可能满足读者需求。

4、结束语

期刊外借对于提高期刊管理水平,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期刊实行全开架外借,满足了大部分读者的需求,图书馆应该在期刊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以读者喜爱的期刊作为外借的重点,增加广受读者喜爱的期刊,保证复本数量,坚持调研、合理订购、加大期刊宣传力度、制定科学合理的期刊管理制度、积极开展读者活动、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期刊借阅环境、编制正确的期刊目录,开展资源荐购活动等,从而提高外借期刊的借阅量,最终实现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1]赵晓.期刊外借在图书馆建设中的利与弊[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4):249.[2]苏静芹.以需求为导向的期刊外借服务工作模式探析[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4,34(10):100~102.[3]林桂芳.浅谈福建省公共图书馆期刊外借服务工作[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13:4.[4]李花.浅谈公共图书馆借阅量下降应对策略———以重庆图书馆为例[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6,36(6):13~14.[5]徐晓.提高期刊的利用率做好读者服务工作[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3):475~476.

作者:李俊锋;作者单位:深圳图书馆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