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学术期刊为对象,研究学术期刊媒介融合的发展路径。认为在媒介融合中,学术期刊在新媒体的强大冲击下,积极发展数字出版和网络传播,初步实现了媒介融合发展,但是还需进一步拓展媒介融合的路径。提出了学术期刊要深化数字出版与网络传播、进行制度创新、加强新媒体技术的应用等对策。引言学术期刊作为传播知识和学术成果交流的平台,在新媒体时代面临着数字化和网络化发展问题,实现数字化和网络化出版转型已经成为业界人士的共识。其新的发展机遇在于创新,包括出版方式创新、传播方式和途径创新、管理制度和经营体制创新。创新发展的基本途径就是通过与新媒体技术,尤其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的科学耦合,特别是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即媒介融合,实现学术期刊出版与传播的技术升级和供给侧结构调整。数字出版和网络传播是学术期刊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基本途径。学术期刊怎样运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数字出版和网络传播,怎样将新媒体技术与传统出版的内容科学地有效地结合起来,即实现学术期刊与新媒体技术科学的媒介融合,是当前学术期刊出版尤其是学术期刊必须尽快解决的现实问题。
1.文献综述
学术期刊媒介融合的实践与研究始于20世纪后期,经过数十年的探索,取得了很多方面的成果。学术界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对于学术期刊媒介融合动力的研究。张海生等(2018)[1]认为,学术期刊要想保证学术资源快速传播,持续扩大影响力,必须通过媒体融合创新发展才能占据优势。李亚卓(2018)[2]研究发现,媒体融合是一种高效用技术,可以加快学术成果的传播速度。由于新媒体的挑战和竞争压力,学术期刊应当加快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二是对学术期刊媒介融合方式的研究。学术界认为,学术期刊运用数字技术进行数字出版、在学术期刊网站进行网络采编、运用微信公众号传播学术期刊内容等都是媒介融合的具体方式,其中,数字出版与网络传播是学术期刊与新媒体融合的基本方式。学术界关于数字化与数字出版转型的研究较多,文献也颇为丰富。许春辉(2009),孙远、朱晓红和喻伟(2009)[4],明海和杨小龙(2002)[5],向飒(2004)[6]等对出版数字化和数字出版的概念、含义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它们进行了概念界定;曾建勋和屈海燕(2003)[7]、陈月婷(2005)[8]、孟耀(2009)[9]等对学术期刊网络出版的概念和有关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有价值的观点;冯虹和周小华(2010)[10]对高校学术期刊加快数字化出版进程的政策措施进行了探索。有关研究虽然基本厘清了数字出版和网络出版中的许多问题,为高校学术期刊数字出版转型问题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政策指导。但是,还有许多与媒介融合相关问题没有解决。张海生等(2018)构建了“学术期刊+移动互联网+服务”的融合模式,为作者、读者和编者之间的互动构建了实时交互机制,为加快学术期刊媒介融合提供了一种思路。三是学术期刊媒介融合途径问题。媒介融合的途径是很多学者重点研究的问题。胡正荣(2012)[11]、郑瑜(2007)[12]、王菲(2007)[13]、戴玉梅(2011)[14]等对出版业进行媒介融合的趋势和方式进行了研究,王虎(2012)[15]对媒介融合背景下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机制进行了研究,秦艳(2011)[16]对媒介融合中传统媒体的经营策略进行了研究。此外,还有学者从媒介融合的微观案例出发,探讨了媒介融合的发展途径。综上,已有的文献从多个方面和角度研究了媒介融合问题,为媒介融合提供了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但是,具体到学术期刊媒介融合的模式与路径等问题,学术界研究开展得还不够深入。
2.当前我国学术期刊媒介融合基本途径
2.1学术期刊与大型数据库学术期刊出版平台合作实现数
字化与网络出版学术期刊数字化是传统学术期刊出版与新媒体融合的普遍现象和基本途径。目前,大部分学术期刊都实现了数字化,数字化的基本途径是与大型学术期刊数据库出版平台合作,在数据库的作用下将期刊的内容借助数字技术,按照一定的文档格式储存在数据库,以便用户搜索、下载和阅读。在大型学术期刊数据库出版平台上,整本的学术期刊内容转化为单篇论文,以单篇论文为单位出现在数据库,通过化整为单,供读者下载使用。这是学术期刊数字化和网络传播的基本方式。吴星(2016)[17]研究了河北省学术期刊数字化的状况,在研究中发现,161家学术期刊中有152家期刊均被数据库收录,其中,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龙源期刊和维普资讯四家数据库全文收录的学术期刊占90%。此外,还有其他一些数据库或者数据出版平台进行了收录,例如超星法源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在线、91阅读网、豆丁网等。学术期刊加入数据库,只是实现数字化的第一步。它借助网络实现了期刊内容的查询、获取,从而实现学术论文立体化、数字化传播。在广义上,还需要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下实现内容资源、编辑流程、传播渠道、管理运营的数字化、网络化,从而深化学术期刊与新媒体技术的融合。
2.2运用优先出版和开放存取(OA)的方式实现出版融合发展
学术期刊优先出版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促进学术成果迅速及时地公开发表和传播的出版方式。它以印刷版期刊内容为基础,在印刷版期刊出版之前,将期刊社录用的稿件以数字出版形式提前在网络上发表公布。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资讯等都在探索这种出版模式。中国知网于2010年推出“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平台”,至今已经优先出版学术期刊2351种,累计26万多篇。学术期刊优先出版模式的实行,大大缩短了学术论文出版周期,促进了学术成果公开发表与传播。利用开放存取出版(OA)模式也是学术期刊媒介融合的重要方式。借助互联网的便利途径,学术期刊社或者学术共同体与论文作者达成协议,将论文存放在网络出版平台上,用户通过互联网免费获取文献资料,只要是对论文进行合法目的的使用,都可以无法律和技术障碍地进行下载阅读。这种方式出版的期刊极大地促进了学术成果的传播和利用,是未来学术期刊发展的方向。国外一些学者研究表明,采用开放存取模式出版的学术期刊可以显著提高论文的被引频次,扩大其社会影响。
2.3建立学术期刊网站,为用户提供网络服务
在与大型学术期刊数据库出版平台合作的同时,一些具有技术实力和经济实力的学术期刊社积极与开发商合作,独立建设自己的网站,使网站成为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和网络出版的技术平台,极大地促进了学术期刊媒介融合,促进了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和网络传播。这些网站的种类分为三类:独立建站、隶属建站和集群建站。在所有学术期刊网站中,科技类和医药卫生类的学术期刊独立建站的比例较高,社科类学术期刊独立建网站的较少。在网站上,主要内容基本是期刊动态、在线采编(投稿系统)、在线期刊和期刊信息。网站的技术支持主要来自一些网络技术公司,例如中国知网采编系统、北京玛格泰克公司、北京勤云科技有限公司等。学术期刊网站除了提供过期期刊每期目录,还及时即将出版的本期目录。有的还有全文链接。学术期刊网站充分体现了媒介融合的特征。
2.4借助手机等移动终端,通过微信、微博等实现移动阅读和新媒体传播
除了网站建设,学术期刊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向用户推送有关信息服务,例如导读、介绍、评论及全文下载等。学术期刊借助网络及终端设备进行出版和传播,是与新媒体融合的主要途径,也是最佳途径。由于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广泛应用,用户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阅读的习惯已经形成,任何网络信息都可以被迅速搜寻和得到。学术期刊的编辑和出版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必须做出更加适合移动终端平台的内容形式。学术期刊手机APP是读者进行移动阅读的平台,是纸质期刊向移动设备延伸的结果,也是学术期刊传统出版向新媒体发展的新形态。目前,我国移动用户数量巨大,手机网络使用者数量达到网民数量的90%以上。通过手机进行阅读学术论文的网民队伍日益扩大,学术期刊手机APP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发展前景。
3.当前学术期刊媒介融合中存在着很多不足
当前,在学术期刊媒介融合中,数字化数字出版与网络传播是较为常见的融合方式。上述两种方式是目前学术期刊或者其他学术期刊上网、数字化发行的基本途径。以上方式的优点在于:第一,改变了原有的单一的纸本期刊发行方式和发行途径,实现了纸本期刊与网上存取两种方式和途径。第二,加快了学术内容的传播,扩大了学术期刊的社会影响。由于更多的读者会通过网络搜索的途径查找需要的资料和信息,因此,学术期刊上网方便了读者查阅其所刊载的学术论文,进而提高了学术论文的阅读率、引用率和影响力。但是,上述两种方式也存在如下不足:
第一,数字出版发行方式简单化,没有充分发挥数字出版发行的优势。数字出版发行是学术期刊未来的必然趋势,这是信息化社会的必然结果,因为这种出版发行方式具备了信息化社会所需要的及时、方便、高效、快速和个性化等方面的因素。这些也正是数字出版发行的优势所在。目前,高校学术期刊所采取的出版发行方式只是满足了读者或作者部分需要,还不能满足他们在及时性、快捷性和个性化方面的需要。
第二,将期刊内容数字化到网站上或者加入到大型数据库,只能完成数字出版发行的部分过程,而不是全程数字出版。首先,在学术期刊编辑出版过程中,使用的仍然是传统出版流程,虽然在编辑出版中离不开这个流程,但是,数字出版流程必定是更加科学和高效的出版流程。传统的出版流程是按照每期定时出版,只有在每期内容都完全确定的情况下才开始编辑出版。这个流程使学术论文难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发表,延长了学术论文的发表时间,其时效性大大降低,导致一些学术成果流入国外寻找首发渠道,在国外学术期刊首先发表。其实,借助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学术期刊在刊发优秀论文时,完全可以打破这种以期为周期的时间安排。因为学术的关键在于公开发表,在于公示于社会,在于被别人认识和引用。
第三,难以形成学术期刊社独立的盈利模式。我国学术期刊整体经营水平不高,多数处于亏损状态,如果没有主办单位的资金资助,那么多数学术期刊是难以办下去的,更谈不上持续发展。我国学术期刊数字出版产业链还没有建立,数字出版发行方式简单,大多数学术期刊只能将其编辑出版的纸本内容数字化,以极低廉的价格卖给数据库经营商,由数据库经营商进行打包或分销,自己获利极少。因而,至今为止,学术期刊社并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盈利模式。然而,完善的数字出版发行系统和网络出版平台的建立,将为学术期刊出版发行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从而有助于建立科学的盈利模式。
4.结论和建议
学术期刊媒介融合主要体现了新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学术期刊出版中的应用,其中,新媒体传播形态对学术期刊出版与传播产生了强大的影响。我国学术期刊媒介融合具有特定的历史环境,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的媒介融合经验,而是结合我国学术期刊的管理体制和实际情况,积极采取技术融合、组织融合、内容分享、交互推广等模式。此外,还需要在制度上进行创新。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是一种适应互联网发展需要的出版方式,由于网络出版的及时性、灵活性和互动性等特点,学术论文在发表形式上面临着创新和发展,其中,单篇论文公开发表已经成为未来学术的发展方向。目前开始盛行的优先出版和开放存取期刊,都是对于单篇论文刊发的探索,由于其具有很多方面的优点,正在被人们认可和采用。但是,受到学术期刊整期出版规定的限制,论文单篇发表还存在制度上的制约。为适应网络出版的需要,应当积极探索单篇的途径和模式,在当对网络期刊加强管理的同时,应进行相应的制度创新。
参考文献[1]张海生,吴朝平,蔡宗模,杨康概.学术期刊媒体融合发展的逻辑、模式与实践[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8,29(9):875-881.[2]李亚卓.学术期刊与新媒体融合的路径探析[J].新媒体研究,2018(19):80-81.[3]许春辉.期刊数字化出版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编辑学刊,2009(6):24-28.[4]孙远,朱晓红,喻伟.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数字化建设初探[J].人民长江,2009(4):102-104.[5]明海,杨小龙.我国网络出版研究现状综述[J].情报杂志,2002(10):13-14,18.[6]向飒.基于B/S/S构架的学术期刊网络化信息管理平台的构建[J].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09,30(2):116-119.[7]曾建勋,屈海燕.学术期刊的网络化发展模式[A].第二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98-100.[8]陈月婷.科技期刊网络化内涵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5,16(5):609-613.[9]孟耀.网络技术与社科期刊出版现代化[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158-160.[10]冯虹,周小华.中国高校学报如何面对数字化传播新趋势[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100-103.[11]胡正荣.媒介融合趋势给电视媒体带来的挑战与机遇[M].电视研究,2011(8):13.[12]郑瑜.媒介融合: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观[J].当代传播,2007(3):1.[13]王菲.媒介融合中广告形态的变化[J].国际新闻界,2007(9):17-21.[14]戴玉梅.媒介融合视域下出版业变革与发展[J].编辑之友,2011(9):28-31.[15]王虎.媒介融合背景下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2(10):1-5.[16]秦艳.新媒体崛起与传统媒体的经营策略[J].经济研究导刊,2011(17):287-290.[17]吴星.河北省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机创新研究[J].河北科技示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119-122.[18]陈颖,陈玉霞.传统期刊的数字化转型路径[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147-151.(作者单位:辽宁大连东北财经大学杂志社)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