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技期刊影响力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目的、综合地进行规划。作为SCI(科学引文索引)科技期刊,《新型炭材料》从各种渠道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关注学科热点,邀约热门文章,特约综述性文章,主导策划专辑;加强编委会建设,多联系青年专家,追踪高引用文章作者,定期召开学术会议;对文章进行精加工,突出亮点、创新点,润色英文摘要;做好宣传工作,利用文章推送、微信群、“域出版”平台等将期刊展示出来。近年来,《新型炭材料》学术影响力逐年提升。我国科技迅猛发展,在国际上占据越来越高的地位,已经从追随、跟从逐渐变为并行、领跑。科技期刊作为国家科研事业的重要拼板,承载了科研成果展示和交流的重要功能,影响力的高低至关重要。一流的科研成果,需要一流的科技期刊来承载。面对国外期刊的冲击,我国科技期刊任重而道远,需要下功夫,迎头赶上。当前,我国科技期刊普遍存在“小散乱”的情况,全国有上千种科技期刊,但都各自为政,亟待做大做强,而提升科技期刊的影响力是一条必由之路。影响力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一个切实的规划。想要在与先进期刊竞争中取胜,必须练内功,挖潜力。[1,2,3]如何获得高水平文章、如何联络到更多的专家学者、如何让读者更快捷获取期刊内容等等,都需要期刊从业人员特别是编辑人员用心谋划,切实执行。近年来,《新型炭材料》围绕提升影响力,作了一系列全方位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前瞻而合理的定位和规划
《新型炭材料》主要刊载有关炭材料及其分支学科的基础科学、技术科学以及与炭材料有关的边缘学科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期刊被SCI、EI(工程索引)、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数据库、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知网、万方等中外重要数据库收录。在21世纪之初,本刊顾问师昌绪院士特为其题词:“寄语《新型炭材料》,碳以其诸多的同素异构及优异性能,炭素新材料在21世纪必将有一个更大发展。”炭材料是化学类下面的一个三级学科,学科比较小,科研人员相对较少,文章也少一些。但是我国的炭材料科研水平在世界上处于相对靠前的位置,所以期刊可以放到国际上去竞争。《新型炭材料》编委会明确了办刊宗旨:为我国炭材料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服务,及时报道国内外炭材料学科领域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及炭材料科学的前沿热点问题、新生长点问题,为使我国的炭材料科学和技术走向国际先进行列发挥桥梁作用。综合来看,期刊的定位为打造精品,争做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学术类科技期刊。有了合适的定位,才能脚踏实地地去实现它。《新型炭材料》编辑部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拥有雄厚的资源、优秀的编委和编辑团队。通过不断改革创新,力争将本刊打造成中国材料类的精品期刊。期刊要想良性发展,一定要有合理的发展规划。期刊发展是个系统工程,需要选题策划、凝聚人气、品牌宣传等方面工作的综合实施。
二、做好选题策划
(一)组织策划专辑
针对学科热点方向可以出版专辑,专辑能有效地、集中地吸引读者关注。[4]科研人员查阅文章时,同时查到一系列相关文章,既能为其节约大量的查找时间,也能提高期刊的关注度。专辑的主题要是热点方向,热点方向文章多、关注度高。参与组稿的特约编辑要是学术带头人,科研水平高,有一定的号召力,他们可以动用自己的学术圈人脉,约到一些重量级人物的稿件。编辑人员在组织专辑过程中要积极配合特约编辑的工作,提醒他们对专辑进行节点;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邀约相关专家,做好他们学术道路上的桥梁和助手。近年来,期刊出版多孔炭材料、能源炭材料等六七个专辑,受到广大读者关注和热议。《新型炭材料》保证每年有一两个专辑,将学科内热门方向研究成果逐一集中展示出来。
(二)特约综述性文章
综述性文章将统一主题文章作了整合,进行了总结提炼,关注的人会多一些。期刊保证每期有一到两篇综述性文章。综述性文章一般采取约稿方式进行,找相关专家来写或者把关,他们写得有深度,能结合自身的工作凝练出一定的理论。所以,综述文章占约稿的一定比例,近5年约稿综述文章32篇,平均下载量将近780次。如果是研究生做课题前查文献的综述,只是文献的堆积,价值不高,不予刊发。
(三)追踪高引用文章作者
邀请高引用文章作者将后续的成果也发表到《新型炭材料》上,使高引用得到持续。例如,近两年邀请天津大学著名碳纳米材料专家杨全红教授,将他关于储能炭方面的六七篇文章发表在了期刊上。
(四)约稿学科热点文章
抓住学科热点,提升科技工作者对刊物的关注度,是提升刊物影响力的保证。在长期的专栏、专辑出版提升科技期刊的影响力探索——以《新型炭材料》为例刘佳斌(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新型炭材料》编辑部,山西太原030001)摘要:科技期刊影响力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目的、综合地进行规划。作为SCI(科学引文索引)科技期刊,《新型炭材料》从各种渠道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关注学科热点,邀约热门文章,特约综述性文章,主导策划专辑;加强编委会建设,多联系青年专家,追踪高引用文章作者,定期召开学术会议;对文章进行精加工,突出亮点、创新点,润色英文摘要;做好宣传工作,利用文章推送、微信群、“域出版”平台等将期刊展示出来。近年来,《新型炭材料》学术影响力逐年提升。关键词:科技期刊;影响力;提升中图分类号:G23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8883(2019)16-0016-02工作中,紧跟专题热点,了解学科的发展动态,了解科研人员的需求,在最短时间内抓住重点、热点,短期内组稿,精心编排,充分发挥了科技期刊的导引作用。[5]热点文章是期刊数据的主要来源,《新型炭材料》对于纳米炭、多孔炭等热点方向的文章着重刊登,每一期中热点文章已经超过了文章总数的一半。
(五)侧重项目、基金文章
近年来,基金论文比逐年上升,其中,国家级项目已经占到了比较大的比例。在约稿和收稿过程中,有意倾向于国家大项目和前沿研究项目。(六)重视国外来稿国外来稿会为期刊多开通一条通道,让国外读者更好地了解期刊。不管来稿能否发表,回信态度一定要有礼有节,多感谢来稿,欢迎再次来稿。近几年《新型炭材料》期刊国外来稿逐年增多,目前稿源布及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
三、重视稿件“前处理”
“前处理”是在文章编辑加工之前,对文章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提高。首先,拔高文章英文水平。每一篇英文文章都要请编委进行语言润色,期刊所有的英文摘要都要请国外专家进行润色、定稿。每一期修改摘要,编辑都要和外国专家邮件来往若干次,由于时差原因和刊期紧张,有时需要半夜起来回复邮件。其次,突出文章的创新点,特别是在摘要中要点出创新之处。再次,抵制“灌水”文章,对于创新性不足的文章,尽量退稿。
四、凝聚人气
(一)建设一支强有力的编委会
编委是一个期刊的学术基础,能有效保障期刊的生机和活力。2015年,《新型炭材料》成立了新一届编委会,首次建立编委退出机制,吸纳优秀青年专家加入,增加国际编委数量。期刊现有编委72名、两院院士11名、国际编委19名,形成了以美、英、德、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的国际炭材料界著名专家学者和国内本领域具有高学历层次、学术思想活跃、专业水平高、国际活动能力强的青年杰出科学家为主的编委会。编委会制定出编委职责,对编委每年来稿、审稿等作出要求。
(二)“拉拢”青年才俊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青年人思路敏捷,精力旺盛,正处于上升阶段,社会应酬相对较少。与他们拉近距离,可以让他们为期刊做一些具体的工作,如审稿、组稿等。《新型炭材料》成立了文章初审小组,由青年专家组成,作为编委后备力量,对文章进行初审,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
(三)组织学术会议
科技期刊与学术会议存在诸多相通之处,利用学术会议可以有效地推介期刊,与科研人员面对面交流更亲切,更能缩小距离感,从而为期刊发展赢得更多人脉。[6]《新型炭材料》主办“全国新型炭材料学术研讨会”已成为国内炭材料学科最权威的学术会议,编辑部全程组织会议的召开。至今已召开十三届,每次参会人数多达400多人,编辑出版800多页的论文集。会议邀请国内外的炭材料专家、院士等带来精彩的学术报告,邀请产学研各界人士互动交流。会上,颁发了“中国炭学科杰出贡献奖”和“中国炭材料杰出成就奖”两个重要奖项,有力地提升了会议的权威性。对于期刊本身,奖励优秀论文,提高青年作者的积极性。
(四)参与期刊集群建设
我国科技期刊要以“群体”形式刊发,加强宣传,把握读者的阅读规律,并提供特色服务,从而切实提高特色科技期刊群的影响力。应当依据期刊的性质和定位,有针对性地进行集群,以提高期刊的资源利用率,形成影响力。[7,8]高水平期刊有一套自己的办刊方法,应当取长补短。《新型炭材料》参与创建材料类期刊群和网站,里面是国内水平较高的一些材料类期刊,经常在群里就期刊发展的话题进行讨论。
五、品牌宣传
中国的科技期刊有几千种,国际上更多,如果宣传不到位,根本没有存在感,更不会有人投稿,国际名刊Nature、Science都在大力宣传自己。
(一)参加相关学术会议,进行宣传、组稿
期刊主编和编委们在参加相关领域各类学术会议时,都积极主动地向优秀作者约稿和推介期刊。编辑每年会携墙报、资料参加Carbon国际会议、中国材料大会、海峡两岸炭材料研讨会、中日韩研讨会等等,如果不能亲自去,也会托人带去墙报展览。学术会议的学术氛围浓,在这种场合,更容易与专家面对面交流,获得显示度。在会议上可以进行期刊推介,联络更多的专家,进而进行约稿、组稿。
(二)推送优秀文章
定点向相关专家推送期刊优秀文章,请他们参考、引用。这一条措施看似简单,却比较有效,可以直接提升读者的关注度。
(三)积极与新媒体合作
完善期刊OA(Openaccess)平台,建设在线稿件处理系统。让作者、读者、审稿人更方便地使用期刊平台。数字出版与移动设备的结合是科技期刊数字化革新的新方向。[9,10,11]《新型炭材料》为了实现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已加盟学术期刊“域出版”平台,开展移动出版与在线学术交流的互动移动平台。利用微信群、朋友圈等新媒体途径宣传文章,移动客户端“域出版”最新出版的文章和期刊动态,获得关注。随着人们获取资讯习惯的变化,移动终端越来越受重视,获取方式更具及时性和碎片化。期刊面对形势,以短讯的方式宣传文章,获得关注度。
(四)利用国外媒体宣传期刊
借船出海,《新型炭材料》所有英文摘要都被国际期刊Carbon杂志转载,并与Elsevier-ScienceDirect链接。在国际炭会议上,Elsevier(爱思唯尔)免费做广告宣传期刊。
六、关注学科信息
科技期刊从业人员要时刻关注学科内的相关动态,不定期了解领域内的动态、期刊,这样才能有更敏锐的选题标准。当前各个学科都有网络论坛、微信公众号,可以经常去浏览一下,会开阔眼界,储备一些想法。多关注基金、项目、科技类奖项的公布,有目的性地找项目负责人约稿、组稿,也是一个好途径。相关项目的完成一定是需要文章作支撑的,如果发到《新型炭材料》,就会达到双赢的效果。
七、《新型炭材料》影响力逐年提升
通过以上举措,《新型炭材料》的影响力稳步提升。SCI影响因子提升,最新数据为1.387,在中国材料类期刊中位居前列。爱思唯尔旗下的Scopus(全世界最大的摘要和引文数据库)影响因子,2011年以后数据就已经超过1,并在逐年攀升。文章引用量、数据也在逐年上升,年下载量超过了5万次。国际读者分布越来越广泛,除中国以外,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已经成为读者群的主要组成部分。影响力提升带来了一些重要的荣誉奖励。首先是“中国出版政府奖”,这是出版领域国内最高奖项,2013年和2017年《新型炭材料》连续获得该奖项。其次是“中国百强科技期刊”,全国只有100个科技期刊获得,《新型炭材料》2013年获得该奖项。《新型炭材料》连续多年荣获国内权威评价机构颁发的“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和“中国权威学术期刊”。八、结语科技期刊影响力的提升是一个长久的命题,需要进行合理定位和规划,综合多方资源,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实践。近年来,国外期刊大量涌入,由于数据指标的优势,抢占了大片阵地,大量科研成果涌入国外期刊。中国科技期刊由于自身的不足,面临一定的冲击,关注度降低,稿源缩水。期刊从业人员要有忧患意识,积极行动起来,练好内功,多渠道争取好稿源,全方位宣传,把中国的科技期刊多大做强,做成学科的品牌期刊。
参考文献:[1]李小燕,郑军卫,田欣,等.中文科技期刊影响力分析与提升路径[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11):1221-1227.[2]曹敏,赵莹莹,程仲基,等.提升国内科技期刊影响力的途径探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9(2):29-30.[3]刘倩倩.期刊学术质量及影响力提升探究[J].科技传播,2018(3):1-2.[4]吴领叶.依靠特约专稿和精品专刊切实提升中文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J].期刊研究,2018(9):138-141.[5]黄敏.科技期刊专题策划路径探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4):642.[6]邵玉娴,王小玲,杨雪.借助学术会议提升科技期刊学术水平和影响力[J].编辑学报,2019(S1):73-76.[7]王炎龙,邱子昊.科技期刊刊群建设与影响力重构探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7,28(9):781-787.[8]王凤梅.论特色科技期刊群的影响力建设模式[J].传播与版权,2016(11):44-46.[9]汪凡云,何京平,龙怀中,等.利用数字化建设提升学术期刊影响力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9,30(4):375-380.[10]林维兵.如何利用新媒体提高传统期刊的影响力[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1):93-96.[11]诸静英,谢明,程杰.期刊内的“域出版”对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提升作用[J].编辑学报,2018(S1):143-145.
作者简介:刘佳斌(1979—),男,山西人,硕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新型炭材料》杂志责任编辑,从事科技期刊相关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