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期刊编校质量的对策探讨

编校质量是构成期刊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将科研领域的近期成果、技术和信息传递给读者,应从编辑和校对两个方面努力提升出版物的质量。笔者结合近几年的编校工作实际,提出了在编辑加工过程中提升编辑的选题策划能力、强化编辑的质量意识、创新编辑工作方法、坚持“三审制”和“三校一读制”等方面提高期刊编校质量的有效措施。

期刊编校质量是期刊整体质量的重要指标,是期刊出版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提高期刊的编校质量,对于从整体上保障期刊质量意义重大。随着出版业改革的深入,期刊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各家期刊不断进行改版创新,出版周期缩短,信息量增加,与此同时,一些期刊编校质量却在下降。出版物的编校质量是从编辑和校对两个方面对编辑提出的要求,编辑在保障出版周期的前提下,又应该如何提升出版物的质量呢?

1、提升编辑的选题策划能力

提升编辑收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对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是选题策划的基础。要从纷繁复杂的各类信息中提炼出有价值和生命力的信息,编辑非下一番苦功不可。首先从宏观上要随时关注国家关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发展规划等信息,特别是关于文化、出版类的信息,并加以理解和分析,抓住关键点。其次对市场信息要有分析和判断能力,对于出版物的市场供需信息,甚至是其他出版社的出版信息,都应进行充分调研,并做出正确判断。再次是了解作者信息和读者信息,要针对作者的类别和特长,读者的特点和喜好,收集、整理相关信息,有必要制作成图表等形式,加以保存。

策划编辑要注意收集、研究与本社业务有关的信息,了解掌握有关的学术、学科发展状况及读者的需求和图书市场的供求情况,联系一批高素质的作者,从源头上保障图书的内容质量,培养作者队伍。在写作过程中编辑也经常与作者沟通,从根本上保障期刊的内在质量。

2、强化编辑的质量意识

质量是出版物的生命,是构成出版物的首要因素。出版物离开了质量,一切就无从谈起。出版物的质量固然主要取决于作者,但也与编校质量密切相关。编辑必须以质量作为安身立命之本,牢固树立质量意识。

编辑的质量意识体现为一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面对前所未有的社会转型,编辑应从大局出发,不图眼前利益,着眼未来。编辑要秉持更高的责任心,深入掌握编印环节的方方面面,以图书“零差错”作为工作目标。

编辑岗位责任重大,是出版社图书产品质量把关的及时责任人,编辑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自学能力,不局限于某一专业背景,以复合型、学习型人才标准要求自己,增强稿件编校过程中的知识储备和判断能力。

3、创新编辑工作方法

书稿的编辑加工是出版物编校质量最重要的一道防线。编辑的传统工作方法是在纸介质原稿上进行编辑加工,编辑改完的书稿经过复审、终审,带着满篇红字和各种符号进入排版环节。在这种工作模式下,不仅编辑工作中的错漏在所难免,而且编辑发稿后,改版的工作量比较大,在改版过程中也极容易漏录、漏排、漏改、错改,给出版物编校质量埋下隐患。

在高新科技条件下,编辑工作手段日趋现代化。编辑加工的工作方法也应该随着新技术的运用不断创新。由于电脑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绝大多数作者都使用电脑写作,这为编辑实现电脑编稿提供了便利条件。

工作方法的改变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书稿的编辑质量。一部书稿的编辑过程往往是一个断断续续的工作周期,所以书稿前后加工不一致的问题不仅常见,而且难以克服。电脑编辑书稿可以运用Word的“查找”“替换”功能,对全书进行搜索和修改,不必像以前那样,担心有所遗漏。同样,对于人名、地名、错别字的处理也可以采用这个办法,既又省时。另外,Word自带纠错功能,对于一些明显的语法、拼写错误,它都能以红色、绿色下画波浪线提示,从而成为编辑的得力助手。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