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历史博物馆论丛》杂志,年刊,由陕西省历史博物馆主管,陕西省历史博物馆主办的学术性刊物,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其中主要栏目有民族、宗教研究、碑石墓志研究、简牍与典籍、学术博览、书评等。该杂志以深入挖掘陕西历史博物馆丰富的藏品文化内涵为核心宗旨,致力于推进周、秦、汉、唐等历史时期的文化研究,积极传播文博领域的新理论与实践。
杂志内容丰富多样,涵盖历史文化研究、文物考古研究、藏品与艺术史研究、博物馆研究、文物保护研究等多个领域。其中,历史文化研究以周、秦、汉、唐时期为主,文物考古研究则侧重于文物本身的分析。此外,还设有学术博览、随笔札记等栏目,涵盖文物考古新发现、学术动态、书评等内容。
《陕西历史博物馆论丛》不仅面向文博单位、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专业读者,也向广大文博爱好者开放。杂志坚持匿名审稿制度,确保论文的质量和学术的严肃性。同时,它还鼓励作者关注文物及考古的新资料、学术发展前沿和行业领域的新动态,以确保内容的前瞻性和实用性。
该杂志在学术界和文博领域具有较高的影响力,被知网、维普收录,并被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馆藏。它不仅是研究中国古代文明尤其是陕西地区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平台,也为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提供了学术支持。
民族 宗教研究 碑石墓志研究 简牍与典籍 学术博览 书评等
(1)所投稿件需附必要的中/英文摘要。摘要中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不引用参考文献。
(2)注释:要对文章内的特定内容(引用数据、观点和结论)加以注释。以脚注的形式,采用规范的标识与格式,在文章中的有关词语、内容以及引文出处等的右上角等标识。
(3)凡是引用他人文献、资料,必须加引证注释,以页末脚注形式按页编排。在正文加注释处右上角以加圈阿拉伯数字标记,脚注编号位于相应标点之外。
(4)作者及其工作单位:文章必须有作者署名。有多位作者署名的,应按其在科研与论文撰写的贡献大小排列名次。作者工作单位应写正式全称,后加省、市名,邮政编码,并将这三项数据全部用圆括号括起来。
(5)来稿一经采用,编辑部将尽快通知作者。如超过一个月仍未收到采用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
(6)前言应交代本研究历史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提出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重点阐述本研究创新点。
(7)表(图)下须注明资料来源,在来源中如系引用年鉴数据,应按下式注明《xx统计年鉴(年号)》,如不是一本,则可用《x x统计年鉴》xx、xx年卷。
(8)正文中标题层次格式:一级标题用“一”,居中;二级标题用“(一)”;三级标题用“1”。尽量不要超过三级标题。
(9)正文内标题力求简短、明确,一般不超过五级。层次序号可采用一、(一)、1.、(1)、1);不宜用①,以与注号区别。
(10)作者切勿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等,如发现抄袭、冒名等违反著作权法相关规定的,文责由作者自负。
省级期刊
影响因子 0.18
人气 30200
统计源期刊
影响因子 2.72
人气 25994
统计源期刊
影响因子 3.01
人气 22133
省级期刊
影响因子 0.18
人气 13184
CSSCI南大期刊
影响因子 0.27
人气 9240
省级期刊
影响因子 0.39
人气 8510
省级期刊
影响因子 0.45
人气 6621
北大期刊
影响因子 0.43
人气 6427
CSSCI南大期刊
影响因子 0.91
人气 6065
省级期刊
影响因子 0.39
人气 4625
本站合法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仅销售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合法期刊,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本站仅提供有限咨询服务,需要用户自己向出版商投稿且没有绿色通道,是否录用一切以出版商通知为准。提及的第三方名称或商标,其知识产权均属于相应的出版商或期刊,本站与上述机构无从属关系,所有引用均出于解释服务内容的考量,符合商标法规范。本页信息均由法务团队进行把关,若期刊信息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我们会认真核实处理。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
特别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09010985号-11 川公网安备:51092202000082 统一信用码:91510922MACX24HU41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射行审新出发2023字第016号 股权代码:102064© 版权所有:四川博文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太和分公司